“蛤?駕校?”
成都興建駕校,還有駕校規章細則,以及駕車限令已經頒佈。
應昭的朝廷一項速度很快,不過限令給了緩衝時間,到年底還有八個月,八個月時間開始進行駕考學習,提前讓會騎馬的百姓們遭受暴擊。
當然,配套的就是,朝廷勒令,所有運輸為業的公司,朝廷官吏家的車馬形制統一更換,同時進行為期十年的補貼,只要有駕照,朝廷出一半補貼,運輸公司和僱主也出一半。
沒有駕照,一律不得上路的命令,直接讓官吏們哀嘆掏錢去換車子,不過四輪馬車一百輛拉出來在成都讓百姓們看了個熱鬧,這一次只是最佳化了轉向技術。
彈簧避震並未拿出來。
朝廷既然親自下場了,那自然要做標準,賺標準的錢才是真的賺錢。
那麼代差就有必要捏著。
同時開發四輪馬車的專案組,在成都遊街,接受了神宮監陶太監的表彰,同時還宣讀了聖旨,冊封他們為三等大匠,官為正五品。
一連串的戲碼,在成都的幾個廣場輪番上演。
看得成都百姓一個個眼底發光。
原來在朝廷這裡發明出好東西,給錢給糧給房給官身!
好嘛!誰還沒個手藝活?
那還在等什麼?
登記!我們要發明出好東西換官身!
“陛下又是一連串的組合拳咯。”
蕭衍今日難得出翰林院休息,結果就看到了整個成都都在上演各種宣傳。
有的做駕校的生意,科普駕考的好處,比如考駕照朝廷給補貼。
什麼?你說報考費太貴了?
格局開啟啊!雖然貴了一點,但是戶部這邊找到了商部,可以提供對口的好工作呢!
聽著蕭衍的話,對面坐著的蘭欽也是笑了笑:“陛下的藏兵於民,實在高招。這一次駕考一下來,就算充當不了騎兵,也能收穫一群會騎馬的步卒。”
“果然還是陛下一貫的作風,能用四條腿,就少用兩條腿。”
蕭衍說的是應昭在草原上說的話。
“但這麼做糧草消耗太大,還是要因地制宜。”蘭欽反駁說,“尤其是西南。”
“休明兄準備入寧州了?”
“稍待半月就要去了,陛下已經我在洛陽的家人接來了,他們已經過閬中,再有兩人就到了。”
蘭欽說著,面露幸福神色,朝著應昭皇宮方向拱手道:“陛下聖主仁君,千古罕有。眼下巴縣已經被劉安東攻破,剩下最後幾座山城還在負隅頑抗。如今就差寧州了,只要寧州攻下,陛下出蜀的所有道途就通了。”
“你也勸我啊。”蕭衍感慨著,這幾個月呆在成都,他確實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風貌。
怎麼說呢?
一股活力!
應昭正在抓緊完善《大同書》,每個月都會在朝廷內部刊發一篇文章。
比如《生產力》這一系列文章,直接錘死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學說。
都是屁的天人感應,生產力才是決定一切的。
蕭衍是真的長見識了,看完之後也是冷汗直冒。
還好這種文章沒有流出去,但凡流出去了,只怕會天下震動。
因為這文章根子上,就是在叫囂先賢學說不符合時代,該摒棄了。
當然應昭“開創性”的推出了生產力時間軸,目標直指下一個方向“農牧集約時代”,是為了集中力量朝著重工業佈局,進而實現工業化。
這讓很多東宮老文臣們開始絞盡腦汁分析,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