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昭放下書,露出了一抹沉思表情:“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整本書的想法於時而言,有好,也有弊。但終究許多是不合時宜。就比如我們在長安的農社自決,但陳虯每週的週報和月報絡繹不絕,已經展現出了農社的好處和壞處。”
“哦?”劉裕趕緊落座。
他年紀算是應昭軍事集團最大的,見多識廣,也知道應昭其實在關中實行的分田政策和在四川的分田政策是兩個不同的框架。
目的,自然是為了試驗到底是那一種好。
“關中推行集團作業,由農社進行商業化運作。
剛開始大家以土地入股農社之後,發展確實迅猛。
但是伴隨著安穩到來,更多的農社百姓開始自發的集鎮,或者前去長安做買賣。
許多我們不曾官營的物資是允許自由交易的。
但是交易開始後,長安本地的市場就遭到了衝擊。雖然現在物資還算匱乏,可是長安農社因為廢了商籍,已經有精壯出門遠行從商了,交流開始頻繁,衝突也會增加。”
應昭在關中的分田框架就是先將田分給百姓,反正都是租約,接著進行流轉集中運作,將更多的勞動力釋放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關中耕牛的市場價格會暴漲的原因。
因為土地集中之後,等於不需要更多的人在田地裡幹活,而是需要投入更高附加值的產業。
比如關中的蜜餞工坊、瓷器工坊、養殖場、甚至還出現了幾個農社自發形成的初級鋼鐵產業中心,可以說土地集中之後,土地所產的糧食只需要滿足自己的食用,剩下的就是分紅所需。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關中人口有一百五十萬,耕地就那麼一點的情況下,陳虯還能收穫十萬石斛)餘糧的原因。
初級加工產業的崛起,更好的消化了一部分勞動力,但生產出來的產品,關中的農社很少選擇直接賣給批發商,而是進入城市同城市人口爭奪市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近一期月報送來,長安城內甚至出現了燒倉庫的惡劣行為。
具體原因竟然只是因為有幾家產品質量好,因為是從長安周圍農社運進來的所以價低,結果搶走了他家全部的市場,導致這戶人家花大價錢買進來的貨物等於堆積了起來。
這一堆積,他就鬱悶的去喝酒,腦袋一熱就放火燒倉庫。
好在被提前發現按倒在地,不然那真的點起來,所有世家都會看他們的笑話。
而蜀州的分田政策就是直接包乾到戶,應昭暫時不打算進行集團運營,到時候再看看情況決定後續的政策。
具體能看到效果,也得等到明年了。
但關中的發展,也讓應昭警惕。
雖然農社屬於集體產業,但關中市場終究有限,你吃一點,別人就少一點,哪怕現在關中有東西市在,大量的胡人商賈會過來做買賣。但他們買的都是奢侈品,農產品之類的東西,明顯只能在城市內消化。
所以還是需要引導產業升級。
或者輻射關中之外的市場。
但這麼做,又等於會和世家商業集團發生衝突,對於沒有佔資本優勢的農社而言,簡直就是災難。
一時間,應昭不知如何應對了。
劉裕大致聽完緣由,也陷入了思索,這確實不好處理。
稍有不慎,對於關中百姓而言,將會是毀滅性打擊。
“那要不進行調節,只允許某些農社生產特定的產品,之後再將產品由陳指揮進行統購統銷,保證雙方的利潤?”
劉裕的話,讓應昭感覺dna動了。
喜歡我就是要做皇帝請大家收藏:()我就是要做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