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兩天前。
一隊騎兵從東宮出發,披星戴月,日月兼程,從沿途驛站要了馬匹,終於是在兩天時間,狂奔一千二百里,衝到了賀蘭山腳的寧夏鎮首府銀川郡。
此時寧夏將軍劉裕,正準備籌劃一年一度的秋狩行動。
秋狩,是來自古老的周禮,目的自然是為了在趕在冬天之前,狩獵備好過冬的糧食,順道練兵。
然而,寧夏鎮的秋狩又有所不同,因為寧夏鎮的秋狩也叫小範圍北伐練兵。
是針對柔然人的定點騷擾。
所謂胡天八月即飛雪,如今已經七月上旬快過,北方已經冷下來了些許,草木枯黃,柔然牧民也在準備迴歸部落,隨之部落移動聚居。
這個時候打柔然人,那就是一抓一個準。
並且搶下來的部落,還能拿到大量的牛羊馬匹滋補寧夏百姓過冬。
至於柔然人,殺傷而不殺死,驅逐而不收留,以期這群柔然草原的難民,能一步步增加柔然王帳的過冬壓力。
總之,總結起來就是太子曾經說的一句話:“寇可往,我亦可往。”
不就是打草谷嘛?
寧夏鎮六千精銳輕騎,那可是個中好手。
結果秋狩隨著北來的信使而終斷,劉裕看到了太子的命令,第一瞬間是不敢相信。
但是,寧夏鎮上的將兵們一個個卻興奮異常。
甚至有一些漢家的貧苦兒郎直接喊出:“陛下聖明!”的口號。
天下苦世家久矣。
沒人希望自己一輩子被壓著毫無出頭之日!
再次確認之後,劉裕也算是長舒了一口氣。
他已經六十了。
要是太子再不起兵,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在草原上呆多久。
現在太子起兵,就意味著他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南下了。
直到將金陵城內的世家,全部趕出烏衣巷。
他劉寄奴,要回來了!
劉裕懷著激動,讓準備打草谷的事宜全部停下,進而勒令所有寧夏百姓入城,將牛羊馬匹留下部分過冬食物和種子,剩下的全部製作成軍糧。
成為大後方,給他們尊敬的太子做好避險之地。
劉裕很清楚,長安雖好,太子不一定能贏。
作為一個久經戰場,打過大大小小几百戰役的人,他可以說是從一個小兵,一步步爬上如今的位置。
太子信任他,是因為看好他。
而劉裕也很忠心耿耿,他很感激太子的知遇之恩。
之間的交集,是太子十歲之時,劉裕在長安擔任執戟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