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覺含笑道:"楊施主不必擔心,我觀此陣兇戾之氣大減,李施主即便入過此陣,也定然安然無恙。"
眾人聽慧覺話中之意,這陣法已然減弱,若是強盛之時,只怕這一行人,沒幾個能走出去。念及於此,不由暗暗咋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楊戢知其佛法精深,輕易不說出這等話來,不由心下稍安。
出了磨鏡臺,眾人本想分散行動,直上祝融峰,但慧覺擔心一路太過平靜,本邙山鬼派之人恐怕隱於暗處,伺機而動,為怕遭了埋伏,決定步行上山。
眾人聽慧覺如此說,心中雖有些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只見滿山松杉蔥鬱蒼翠,從山麓一直擁上山頂。在漫天雲霧下,隱隱淺綠中透過一嶂嶂山峰的輪廓,顯得峰巒聳峙,崖壁險峻,令人心曠神怡,頗多遐想。
青山翠嶺,林深葉密。
眾人謹慎前行,走不多遠,忽見煙雲浩渺之中,隱隱透出一座石橋,傲立於青巒之上。
慧覺頷首道:“那便是會仙橋了。"
會仙橋,俗名試心橋,又叫仙人橋,位於祝融峰巔的青玉壇,壇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數十人。巖下有大小兩石,小石僅大石半,中有石橋可通,橋極險窄,僅可容步,人多不敢過,故又名試心橋。
楊戢見那會心橋被一團團煙霧籠罩住,金光燦燦,綠浪滔滔,蔚為壯觀,不由心中一蕩,長吟道:"頹然岩石墮峰腰,下界煙雲萬丈遙。顧我未曾履艱險,捫心來過試心橋。"
忽見那會仙橋上彷彿有一個模糊的人影,卻是絲毫不動。不由心頭一凜,舉手相指“大師,你看那是什麼"?
慧覺抬眼望去,亦是一臉疑惑:“好像是一個人"。但此時霧氣太重,雙方相隔遙遠,只有隱隱約約的景象,無法看得真切。欲要換個角度觀察,但隨著山路彎折,樹林遮蔽,再不復見。
楊戢吃了一驚道:“難道是北邙山鬼派之人。”
慧覺還未答話,溫韜已然冷笑道:“你當這裡是飯館嗎?鬼派之人素來陰險狡詐,怎會在此恭候大駕,那不是扯著老虎尾喊救命——找死。”
楊眉頭一皺,未及答話,慧覺已然道:"溫施主切莫大意,北邙山鬼派屹立百年而不倒,自有其獨到之處,門下不乏英雄。"言語之中,竟是頗多敬意。
楊心中一凜,想道:“難怪靈音寺能與青丘派並駕齊驅,觀這慧覺,雖是道法高深,卻是藏而不露,實事求是,不像那溫韜,華而不實,虛有其表。"念及於此,心中暗暗折服。
溫韜見慧覺開口,只得冷哼一聲,別過頭去。
眾人繼續向前,不知為何,楊戢心中忽其一陣煩悶之感,略一猶豫,沉聲道:"大師,還有其他路上山嗎?"
喜歡正道法則請大家收藏:()正道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