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旺季嘛,生意還好。哎,招工?你們來是招工的?”
“對啊。”
“這時候招什麼工啊,哪家都忙得很,都缺人,誰還有空去別人那打工?”
“這個可不一定,去不去還得看哪邊賺的多嘛。”鄭曉道。
那村民看了眼鄭曉,笑了笑,也沒再說。
“大叔,你們這賣出去的貨價格怎麼算啊?”鄭曉很快把話題轉向了正在裝運的古箏。
“那個得看哪個檔次的。有便宜的有貴的,三百多到六七百的都有。”
“三百多的也有?”鄭曉有些驚訝。這都到成本價了啊。
“那當然了。”
魏師傅湊到跟前,說道:“我們這邊的便宜很正常。木料都是自家的,人工場地不算,加上機器也用的少,就連琴絃,這邊也有做這個的,就是質量差點。
這麼算下來,基本沒什麼成本的。就是有一點,這做出來的東西質量參差不齊,各家有各家的標準,可不像咱廠,怎麼做用什麼料都是定好的。”
鄭曉點點頭,也算明白了怎麼回事。說白了,還是小作坊生產,質量不一致,但成本確實低,在市場上還是挺有競爭力的。
工人手藝問題不大,唯一的問題是缺乏一致的標準,有的認真做好,有的用料就次一些。
在村裡轉了一圈,也問了很多人,結果只有兩個說過一段可以跟著去滬市。
總之,招工的事情並不順利。
不過,鄭曉倒沒什麼失望的,他來這本來也不止招工,也知道這會招工不容易。
轉眼到了傍晚,鄭曉跟章立就跟著魏師傅去了他家,今天就在這休息。
魏師傅有一兒一女,都在城裡工作,前一段女兒剛生了孩子,魏師傅老伴過去幫忙帶孩子了,所以家裡之前沒人,空屋也有。
院裡曬的有水,鄭曉端著盆衝了沖涼,就赤著腳往院裡樹下一坐,對魏師傅說道:“魏師傅,你們村誰說話有份量?”
“誰說話有份量?那應該是村支書。”魏師傅隨手從院裡的桃樹上摘了幾個桃,遞給鄭曉跟章立:“吃吧,沒打過藥的。”
鄭曉接過了一個,一邊去壓井那洗,說道:“你們村支書怎麼樣?好說話嗎?”
“還成。脾氣不錯,也挺認真的。怎麼了?”
“那你能不能幫我聯絡一下,我想跟他聊聊。”
“跟他聊,聊什麼?”
“聊合作啊。你們村的問題在各做各的,也沒個一致標準。我想著以後咱們廠收購你們村的貨,但標準得按我們的來,價格上也好說,總之會高一點。”
“哎,那不招工了?”
“該招還得招。不過得換個角度,我想把廠裡的產品做成高階,至於中低端,都用這種合作方式解決。”
鄭曉的話,魏師傅只聽明白了個大概,不過他覺得好像是有點道理的。
“那好,等明天吧,我領著你找他去。”
“好。這趟過來,就看這次了。”鄭曉點點頭。
喜歡回憶1980請大家收藏:()回憶198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