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照例有老師領著學生過來,不過他們都在一樓,這裡地方又夠大,兩人就直接登上了二樓。
“我那邊很快就要開始工作了。你有什麼要說的?”高榮平站在牆上掛著的一副巨大的星系結構示意圖前,說道。
“我就想問問,你有目標沒!?”鄭誠說道。
“大概有了。”高榮平點點頭,“其實很好確定,只要知道恆星的大概情況,從體積還有質量大概就能推斷有沒有行星產生的條件。至於用的方式,跟之前那個傢伙一樣,還是用徑向速度法,你應該知道,這個算是現在公認比較有效的方式。”
鄭誠點點頭,“專業上的事我沒什麼可說的。就是想討論一下,也許能幫你找一些靈感呢。”
“你說吧!”高榮平笑了笑,席地坐下了。
“你說,系外行星這東西,算是普遍嗎!?”鄭誠說道。
“從不同廣度來說,那也不同。比如以附近那些星系來說,那可能是不普遍,可如果以銀河系為標準,那我覺得應該普遍吧!畢竟太陽從大小,位置,質量看都不算一個多特別的星系,就算其他地方少點,算它一千個裡有一個,而整個銀河系也許有上千億恆星,那就是至少上億行星。而銀河系在我們可見的宇宙中都不值一提,可想而知行星該有多少了。”
“按我說,你也許該想的更大膽點,我覺得比例不該是一千個裡有一個,應該是一百個,甚至十個裡有一個。就連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沒準也有呢,不要想太遠,就離我們不遠的那些恆星我相信就有。”
“光猜想可沒用。”高榮平攤了攤手,“在看不到更多研究結果前,我不覺得這樣的猜測有意義。唉,搞我們這行的痛苦就在這,想到的永遠比看到的遠一萬倍,理論永遠難以落地。
我想到千萬光年外,但那些破玩意只能看到跟前的那點東西,而且所謂的看見還只有又臭又長毫無美感可言的電磁波記錄資料紙。
光學望遠鏡才是美的啊!美好就該用眼睛看,而不該是用一堆資料表達,接著二次加工出來塗了顏色的照片。”
聽著高榮平在那絮絮叨叨,鄭誠突然覺得,這是他的事業,自然要經歷他的榮耀與失落,自己有必要跟他講抄作業一般的東西嗎?……好吧,想了想,他還是不想放棄。
高榮平對鄭誠的話有些心不在焉,但鄭誠還是執意圈了幾個地方,一定要讓他重點留意。
想太空的事太多了,總會讓人有種不真實感,起碼鄭誠重新看向窗外的人們時,就有種莫名的失落。總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突然就渺小了起來,有什麼意義?
……
高榮平還會在首都這邊幾天,趁著週末,鄭誠突然想起了劉亞。
仔細想想,又好久沒聯絡了吧!?
之前倒是打過幾個電話,不過多數都是劉亞打過來,後來就打的少了。
鄭誠知道的是,劉亞已經轉行了,原因很簡單,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覺得他壓根就不適合搞科研。情緒一陣一陣的,常常的情況是這段努力向上,過些天又蔫了。對於需要常年累月忙碌卻沒有丁點成果的生活,他不適應,撐了兩年還是放棄了。
後來就調到了高中當物理老師,有時候也會去少年宮講講課。
開著車,鄭誠載著高榮平,一路去了那所高中家屬院門口。
“哎,這呢!”遠遠的,劉亞就站那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