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毛文龍也有接應遼東百姓的先例,但是一次接應這麼多人,毛文龍還真沒嘗試過。
不過到了海邊,毛文龍就不怕了。
韃子沒有水軍。
海上,那就是毛文龍的天下了。
就算此時韃子大軍趕到,毛文龍也有自信從容的離開。
論對這周圍的島嶼和水域的瞭解,毛文龍認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
遼東的危機解除,此時的錦州卻是有些劍拔弩張。
皇太極撤軍之後,滿桂沒敢貿然追擊。
只是派出遊騎,一直在查探韃子的蹤跡。
結果卻在寧遠城附近發現了寧遠參將王紹和他的十幾個心腹。
據王紹說,寧遠已經被韃子攻破,城中百姓和士卒全被屠殺,而祖大壽則是下路不明,生死不知。
最後王紹還特意提了一句,說是在城破之前,毛文龍一直在城外鼓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救援寧遠城。
王紹本來想直接說祖大壽和毛文龍勾結的事情。
不過來錦州的路上,王紹卻臨時改變了主意。
如果由王紹親口說祖大壽的壞話。到時候搞不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於是王紹決定,乾脆只說祖大壽和毛文龍的好話。
至於剩下的,那就由其他人去自由聯想好了。
反正王紹說的都是實情,別人就算想要戳破謊言,也無從反駁。
王紹不提毛文龍還好,一提毛文龍,王之臣的臉色就無比的陰沉。
作為正統的文人,王之臣對毛文龍是無比的痛恨。
在王之臣的印象中,毛文龍就是那種驕橫跋扈,但是又貪生怕死,貪婪無度的兵痞。
這種人竟然打著救援的旗號出現在寧遠城外。
這可是王之臣都沒做到的事情。
這讓王之臣如何能不恨。
在聽說皇太極竟然下令將寧遠城的百姓和士卒全都燒死之後,王之臣是嚇的兩眼發直。
此時的王之臣並不是為那些無辜慘死的百姓駭然。
而是王之臣知道,這個訊息一旦傳回京城,那王之臣肯定就完了。
本來韃子主動撤走,這絕對是好事。
甚至可以包裝成一場大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朝堂上想要看到的,也是軍中上下所喜聞樂見的。
到時候絕對是皆大歡喜。
可是有了寧遠將近十萬百姓被活活燒死,那王之臣可就難辭其咎了。
到時候,那些御史能將王之臣彈劾的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