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祖大壽的吩咐,李悰張了張嘴,最終什麼都沒說。
和祖大壽對毛文龍的惺惺相惜不同,李悰到現在還是看不上東江這種打家劫舍一般的打仗模式。
白天躲在洞裡,晚上出去幹活。
這不是土匪做的事嗎?
李悰很想跟著祖大壽直接去錦州。
因為那樣的話,能最快官復原職。
至於錦州失陷的事情,罪魁禍首是王紹。就算督師王之臣怪罪,那也有祖大壽這個高個子在上面頂著,怎麼都輪不到李悰。
如果能在戰後第一時間回去,搞不好不但無罪還會有功。
必定現在韃子是真的撤了。
王之臣和那些將軍要是不將這吹噓成戰功,那怎麼對得起他們自己。
這樣的話,李悰這個處在第一線的將領自然也少不了好處。
好處李悰自然想拿。
但是沒馬的情況下,李悰也擔心會遇到什麼危險。
必定韃子剛撤走,誰知道會不會殺個回馬槍。或者還有散兵遊勇在附近遊蕩。
這要是碰上了,那可就真是吃不了要兜著走了。
有好處自然是好事,但是也得有命去拿啊。
李悰本來還在糾結到底要該怎麼辦。卻忽然發現祖大壽當機立斷就要離開。情急之下李悰多嘴問了一句,結果讓李悰沒想到的是,竟然會是這個結果。
可是讓李悰去違抗祖大壽的命令,李悰也沒這個膽子。
對於李悰的怨念,祖大壽和毛文龍都懶得去理會。
在祖大壽離開之後,毛文龍開始安排手下分批撤離。
東江的兵馬很少會集體行動。
就算有需要外出,也是分批走的。
如果現在只有東江兵馬,那倒是簡單了。
只要毛文龍一聲令下,這些人就能分頭離開。
可是現在多了三萬多的普通百姓。這些人可是比毛文龍麾下的人還多。
怎麼帶著這些人走才是最大的問題。
毛文龍素來謹慎小心。肯定不想大張旗鼓的離開。
凡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謹慎小心才是長久之計。
最終毛文龍還是先派了三個一百人的小隊提前出發,在前面探路。
至於後面的其他小隊,都需要攜帶超過自己本來人數的兩百。
為了小心起見,毛文龍都是安排在晚上出發,白天休息。
這樣晝伏夜出,足足花費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才趕到了海邊。
此時的毛文龍才長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