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劉詔決定按照之前考核的排名進行比試。
首先參與比試的自然是前面考核成績比較好的。
成績排在第一名的是王來聘,這也是原本大明朝的第一位武狀元。
排在第二名的是翁英,排在第三名的是張再庚。
除過王來聘,其他的人都是名不見經傳。
劉詔將名單呈送到了朱辰的面前,朱辰點了點頭,表示沒有異議。
不過此時朱辰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徐彥琦可在?”
“草民徐彥琦參見皇上。”
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直接從後面越眾而出,跪在了朱辰的面前。
朱辰之所以想到徐彥琦,並不是徐彥琦多有本事。
而是歷史上,原本的武舉考試,因為徐彥琦的原因,鬧出了一場大風波。
當時崇禎帝特意加試了舉石鎖和舞大刀兩個考核專案。
徐彥琦和王來聘是唯二兩個能揮舞一百斤大刀的人物。可是最終徐彥琦卻是最終落選了。
這讓很多人懷疑這次武舉考試有黑幕,一時間群情激奮。
二十多名官員因此被下獄,最終崇禎下令讓武舉考試重考,這才止息了這次風波。
不過就算重考,徐彥琦也僅僅只是上榜而已。狀元依然是王來聘。
“將徐彥琦的策論拿來,讓朕看看。”
朱辰還真想確定下徐彥琦到底是個草包,還是說因為文化程度不高,這才沒上榜。
“皇上。。。”
劉詔此時面色有些僵硬,這徐彥琦可是他給打的分。
沒想到這徐彥琦竟然簡在帝心,早知道,就算對方只是胡亂塗鴉,自己也該給個高分啊。
朱辰接過了徐彥琦的試卷,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
果然不出朱辰所料。
這徐彥琦的文化水平還真不高。
整篇文章寫的是淺顯易懂,沒有絲毫文采可言。
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其實內容寫的也是言之無物,有點老調重彈的意思,根本沒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不過也算是在水準之上。
對此朱辰並不意外,打仗又不是比文采。
徐彥琦這樣一個沒上過戰場的人,有這種程度的見識並不奇怪。
其他人見識也差不多,但是奈何人家能妙筆生花,寫的是文采沛然,自然能得高分。
“徐彥琦,你敢不敢和排在前十名的比一比這十公里負重越野跑?”
徐彥琦頓時大喜過望。
徐彥琦家中不算富有,這弓箭還算練過,馬根本就沒騎過幾回。
再加上只是個童生,連秀才都沒考中,這策論自然寫不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