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勒和克自知蘇乾這等人傑不是自己這個被流放的人能算計的,也就放下齷齪的心思好好的在蘇乾的幫助下照顧羊群,不在想那些有的沒的。
至於蒙根其其格,她對於蘇乾的感情則是有些不可言說,雖然說最初她是在利益的而推動下接近蘇乾,但是見到蘇乾的第一眼的時候蒙根其其格就被蘇乾的相貌所吸引。
於是蒙根其其格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蘇日勒和克的計劃,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蒙跟其其格只能將自己的那一縷感情放在心底。
蘇乾在草原的這一週裡面,除了偶爾幫助一下牧民救助羊羔,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也有了許多有關於道的感悟,無論是前世還是這一世蘇乾都沒有在大草原上待過。
這一次難得的體驗使得蘇乾感覺自己離老君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境界又貼近了不少。
......
“各位,山水有相逢,後會有期!”
蘇乾抱拳看著圍著自己的蒙古牧民,得益於蘇乾最近幫助這夥牧民度過了一年中最為難熬的一段時間,再加上蘇乾一身高深的雷法修為。
每個牧民都對蘇乾充滿了感激與崇敬,甚至有牧民跪下朝著蘇乾磕頭,嘴裡默唸著長生天保佑。
蘇乾看著自己面前淳樸良善的蒙古牧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這裡,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蘇乾笑了笑,拿著蘇日勒克和給自己帶的乾糧,轉身就走了。
蘇日勒和克看著已經遠去的身影,轉頭看見仍然滿目春光的的蒙根其其格,嘆息了一聲轉身回蒙古包了。
蘇日勒和克剛回到自己的蒙古包,掀開簾子就看見他和蘇乾第一見面時蘇乾坐的位置上放了張紙,蘇日勒和克好奇的拿起那張紙,就見那張紙上詳細記錄了一些自己聞所未聞的方法。
不錯,這張紙就是蘇乾留給蘇日勒和克最後的禮物,上面是蘇乾總結的來自後世的先進放牧方法。
蘇日勒和克看著手裡的紙張以及最後蘇乾給自己的祝福,眼角突然留下了一滴淚,蒙古大汗用袖子擦乾了臉上的淚水,朝著蘇乾離去的方向磕了個頭。
.......
另一邊離去的蘇乾不打算原路返回來,讓不然以世界意識到秉性,自己一旦在延安停留還不知道會搞什麼么蛾子。
蘇乾拿著蘇日勒和克給自己準備的地圖,打算從寧夏拿下順便嘗一下寧夏馳名華夏的灘羊,還有著名的枸杞。
隨著蘇乾一路南下,一路上穿過寧夏,路上還順便去了趟賀蘭山。
歷時一個月,蘇乾終於在開春後穿過寧夏,甘肅一路來到陝西寶雞,作為武當派祖師張三丰真人祖廟、三豐太極拳及內家拳發源地之一。
蘇乾自然要去金臺觀瞻仰一下三豐真人的遺蹟,作為三豐真人悟道之地,想來蘇乾也能得到不少的感悟。
寶雞作為周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11世紀,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記·周本紀》),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
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護送平王東遷之功,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從此,建立了秦國。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會”今寶雞市眉縣附近)建立國都。秦文公在千渭之匯所建之城稱為“陳倉”今寶雞市金臺區代家灣一帶,即古陳倉城遺址,是寶雞建城史的開端)。
秦憲公二年前714年),為備戰攻戎,秦將國都由千渭之會徙往平陽今寶雞市陳倉區東陽平村),並建有封宮《史記·秦本紀》)和羽陽宮《漢書·地理志》)。以此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肅中部,東至華山一線,整個關中及渭水流域,基本為秦國所控制。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國遷都於雍城今寶雞市鳳翔區)。此後,秦國先後有十八位國君以雍城為國都,共歷時294年。
蘇乾一路風塵僕僕來到這個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在民國時期已經默默無聞的小城,三面環山的環境以及穿城而過的渭河導致寶雞人民只能往山上移動。
蘇乾知道,這座小城知道隴海鐵路修建至此的時候才能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蘇乾站在金臺觀的門口,裡面的道人早已經知道蘇乾的到訪,再加上蘇乾作為異人界冉冉升起新星,不由得金臺觀道人不重視。
三門開啟,前來迎接蘇乾的正式上回蘇乾在西安見到的那名道士,兩人互道福生無量天尊後便被那位道士迎了進去。
兩人穿過廣場來到祖師大殿,蘇乾恭恭敬敬的給三豐祖師上了三炷香,隨後來到後面的大殿,為表重視,金臺觀僅有高功法師坐主位接待蘇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行李之後,蘇乾現在作為最為低階的籙師,坐在堂下仔細聆聽高功法師的教誨,對於蘇乾來說這可是極其難得的時候。
“......《五德篇》中說:'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
“心有五德,身有五經,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真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
“......所以說“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
蘇乾坐在堂下,沒想到金臺觀的高功這麼容易就像自己講述了張三丰的核心思想,想來也是想要賣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