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是見者,真常之道可得。所謂道心者,即是天心;真常者,即無妄也。
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至覺至靈,常清常靜。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
“精氣神者,三寶也,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傾,人身得之以生,失之以死。
故《黃庭經》雲:一身精神慎勿失。所以我們修道之人,一定要保護愛惜。
又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凡學道之人,若能運用精華,存想神氣,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
故聖人云: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
存想之道,皆以心而使之。心擾則神動,神動則心浮,心浮則欲生,欲生則傷神,傷神則失道。所以本經雲,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所以修道,若能調伏其心,神安其內,外除其欲,明修行之功,遣欲澄心,則自然清靜。得天地之正氣,養有漏之假身。直待火候純熟,功行圓滿,舍後天之有形,返先天之本真。”
.......
“寂然不動為體,感而遂通為用,是名真靜。
至於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真常之道得矣。得之一字,亦是強名。
若謂實有所得,則不足以為道。太上所言,人能覺悟,悟則本性,謂之得道。
亦非至道難求,亦非易得也。
道德經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又云:道本無形,莫之能名。
得悟之者,唯己自知。善人常能守於清靜,即皆為得其真道者。
易經有云: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故云,心靈則道降,道降則神靈,神靈則聖也。神明既聖,妙而難測,即可升登於三界之上三清之境。人能保精、養氣、凝神,調和於元氣,填補於腦,烹煉神水,變化精神,全性葆真,即得上升三界,朝禮太上高尊。
.......”
聽得蘇乾在一旁如痴如醉,這些都是張靜清老天師的人生經歷,不流傳在紙張上的東西。
對於剛剛入門的蘇乾來說是不可多得寶物,蘇乾一時間呆站在哪裡。
張靜清天師在一旁看的是頗為歡喜,自己只是稍微提點一下自己的小徒弟便頓悟了。
突然老天師看到蘇乾臉上湧現出一股糾結的神色,連臉色也變得不一樣了。
老天師意識到,原來是蘇乾本身天賦過高。
聽過老天師的道之後身體裡面的炁就想跟著老天師的道路走下去,但是思想又在努力抗拒老天師的道。
想清楚關節的老天師嘆息一聲,一股夾雜著龍虎真意的聲音從老天師嘴中發出。
“痴兒!還不快快醒來!”
在遭受到老天師夾雜著龍虎真意的喊聲,蘇乾也像瞬間反應過來。
雙腿盤坐在地上,雙手相疊,放置在肚臍處,嘴裡開始一吐一吸發出韻律悠長的呼吸。
見蘇乾逐漸正常,老天師也不再多管什麼,只是在一旁打坐為蘇乾的第一次護法。
喜歡影視世界無限之旅請大家收藏:()影視世界無限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