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
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
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
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
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聽著蘇乾一字不差的背誦完《太上老君常清靜經》,老天師心裡非常高興。
蘇乾作為年僅六歲的一個孩子,便能如此流利的背誦一篇五百多字的短文,這放在外面大小也是個神童了。
雖然老天師心裡頗為歡喜,但是嘴上還是不動聲色地說到。
“你可知我為何要讓你背這一篇?”
蘇乾微微行禮,說道:“弟子愚鈍!”
老天師微微一笑,說道。
“太者,大也。
上者,尊也。高真莫先,眾聖共尊。至高無上,無比尊貴,故曰太上。
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
君者,尊號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
此尊號明老君為眾聖之祖,真神之宗,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為宗祖,又為大道的另一尊號,闡微大道之演化。”
天師先是將這篇道家經典名字的含義講了一遍,頓了一下又說到。
“若人能愛形養氣保神,則通達真常清靜之道。
經曰:靜以思道,清以修身。現在此身,皆從妄心中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身生而後有情緣,情緣而後有憂苦。妄增緣起,直入輪迴,前無始而後無終者,舉世皆然。
惟悟道者,道心常存,看破種種緣相皆是妄幻,勿令染著。
道心既存,妄心無能為也。久久純熟,定證清靜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