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早朝之後,便召了楚秋明獨自到崇明殿回話。
雖卸下戰甲身著朝服,楚秋明峭拔的身姿依舊氣質卓然,周身散發著肅殺之氣。
這是在沙場浴血多年結果,他是大運國的戰神,亦是坊間傳聞的死神。他赫赫的功績被帶回京城,成為說書人重要的說書材料。說書人講故事,必然是添油加醋龍飛鳳舞,必得是奇之又奇,玄而又玄。
這位保家衛國的將軍之所以成為人們樂道的物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他的兄長。
楚老將軍楚煬在世時,世人皆讚歎他好福氣,兩個兒子皆是棟樑,大兒子楚秋旭文質彬彬卻運籌帷幄,二兒子楚秋明從小醉心兵法,武藝高強,以為楚家日後必然是榮耀滿門恩寵最盛。
可誰想到,七年前,楚老將軍在率軍平定大運南部天璽州叛亂時,壯烈犧牲在了戰場之上,而屍骨被叛軍奪取,踐踏侮辱。楚秋明年輕氣盛,得知父親因平叛而死,還不能入土為安,即刻請纓出征,奪回了父親屍骨,一舉剿滅了叛軍。
至於為何常年征戰的楚老將軍都戰死之局能夠被楚秋明攻破,外界皆說是楚秋明天賦異稟,有戰神護佑。實則當年楚煬早已察覺叛軍比實際軍報要多於幾十倍,他便宜行事,調集了周圍地區的民兵,可縱是再神勇,也經不得戰場消耗。
當年兵符尚有皇帝掌握,楚煬只能命人快馬加鞭去請示皇帝調軍增援。可已從輔導太子的太師之職轉任兵部尚書的衛司荀認為是楚煬誇大其詞,覺得區區叛軍用不著興師動眾,再說他已經徵調了地方民兵,於是一旁諫言,讓皇帝為發兵增援產生猶豫。
一來二去,楚煬被叛軍圍困,死於亂箭之中。
到這時皇帝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楚秋明出兵時,方調集了更多軍隊。
此戰之後,皇帝降了衛司荀的職,兩年後又讓他做回了太師。
楚秋明至此正式接替他的父親,成為護國大將軍,賜封號“平遠將軍”。他任職第一件事,便是從皇帝手中拿來了兵符,自己掌管。
皇帝心中對楚家有愧,是以對楚家兩兄弟照拂有加,人們於是又紛紛以為,楚家終究還是會在兩兄弟的努力之下重新振作。
可任誰也沒有料到,一年之後,楚家大公子楚秋旭剃度出家了。
一個普度眾生的佛,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楚家一門,竟成了京城權貴最另類的存在。
以上便是坊間說書話本中關於楚秋明最獵奇之所在。
.
楚秋明進了崇明殿,原以為只是皇帝單獨召見他,進去才發現太子也在,這個太子,他是曉得的,這些年在衛太師的指導之下,庸庸碌碌,毫無進步。
“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皇帝原本冷著臉,不知道和太子在說什麼,見楚秋明進來,瞬間笑臉盈盈地迎上來,“秋明,不必多禮。”然後語重心長地拍著他的肩頭,道,“此次征戰不容易啊,辛苦你了。”
“這是卑職應該做的。”
太子道:“戰場上幸虧將軍識破敵人詭計,沒有落入圈套,將軍真可謂智勇雙全,有將軍護我大運,真乃我大運之福!”
楚秋明沒有表情地看了太子一眼,“戰場之上難免要多留一個心眼,這沒有什麼。”
太子啞然,皇帝哈哈哈大笑,笑卻沒有落入眼底:“楚將軍忠於職守,朕心甚慰啊!”轉又一聲嘆息,“只可惜,聽說你們圍困了秋胡敵將姚廣,卻還是讓他逃了?”
楚秋明心中冷笑,面上依然剛毅,“姚廣一事卑職在述職折中已經闡明,是卑職疏忽大意,請陛下責罰。”
皇帝擺擺手,“欸,朕自然知道戰場之上變故頗多,如今既已得勝,此事不必再追究了。”
說著皇帝朝著太子遞過去一個眼神,太子會意,道:“楚將軍,此戰大捷,按理該為將軍擺上慶功宴。本宮向父皇討了恩典,想來操辦此宴,還望將軍不要推辭,務必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