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陸臻應道。
顧寧不敢遲疑,立刻喊著打掃戰場計程車兵砍斷前後桅杆,從船頭船尾伸出去,這樣一來就直接把船隻的長度加了兩倍。另外兩條船上計程車卒也顧不得幹剛進行完一場生死搏殺後的疲累,立刻有樣學樣,一時來不及蒐羅更多的易燃品,乾脆把船上那些倭寇的屍體一起拋了下去。
“王妃,先下船避一避吧。”看著火光一點點冒起,暗衛勸道。
“走。”秦綰沒有拒絕,她知道這些暗衛奉了李暄的命令就是為了保護她的安全,也沒想讓他們難做。說到底,不過是一場小衝突,沒必要就把自己放在危險的位置上。
另一邊,在村莊裡圍剿倭寇餘黨的徐鶴等人也看見了不遠處沖天而起的火線。
“小鶴子,這不對啊。”葉隨風來到他身邊,疑惑道,“阿寧燒船不至於弄出這麼大動靜。”
徐鶴出身江州軍,隨著聶禹辰也算久經沙場,到底經驗豐富些,立刻說道:“恐怕是用來攔截來自海上的援兵的,我們的動作要加快些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瞭解。”葉隨風朝他比了個手勢。
·
海上。
最中間的大船上,一個身材矮小的老頭用生硬的中原話回頭呵斥:“怎麼回事?”
他身後的一箇中年文士用扇柄敲著自己的掌心,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慢慢地開口道:“不是錦州軍。”
字正腔圓的中原官話,而且這相貌一看就和倭寇不太一樣。
“嗯?”老頭似乎也說不出太複雜的字眼,只用語氣表示自己的疑問。
“應對迅速準確,餘嘯沒那個本事。”中年文士回答得也很簡略,為了讓人能聽懂,還放滿了語速,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出來的。
“是誰?”老頭問道。
中年文士微微皺了皺眉,沉默不語。援軍?可東華的水軍絕對沒有這麼快就到達,其他軍隊的話,明明東華已經不可能再負擔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了,而且,要用火線拖延時間,說明這支軍隊人數不多……
難道是——禁軍?
一瞬間,中年文士的心跳都快了幾分。
禁軍一般不會離開京城,除非,是那個人親自來了!如果能在錦州除掉李暄……只要想想,他就覺得這實在是個天大的誘惑。
“怎麼辦?”老頭說道。
“繞過去,全速登岸,他們人少。”中年文士臉色發紅,急促地說道。
老頭聞言,頓時嘰裡咕嚕說了一大串話,船上的水手們全數動了起來。
然而,岸上的火線鋪開了足有兩公里,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東西引火才燒得這麼厲害。雖然火線並不是完全連續的,可也沒有哪一段空間能容納七艘大船,只能全體轉換了方向,一直繞到最右邊靠岸。
“小心,船。”中年文士提醒了一句。
老頭點點頭,指派了一條船上的人留守原地,自己帶人下船。
不遠處,一艘船還在燃燒,即使站在上風口,吹過來的風都是滾燙的。
老頭抹了把臉上的汗,帶著隊伍迅速轉移,中年文士也趕緊跟上。他是文人,也不像這些彪悍的海盜身強體健,被烤了這麼一會兒已經感覺肺裡都要燃燒起來似的。
這個地方距離漁村已經有些距離,等他們趕到的時候,村內一片死寂。
“跑了?”老頭狠狠地把掉在地上的一個竹編筐子踢飛出去。
中年文士有些遺憾地嘆了口氣。儘管知道被拖延了這麼多時間,足夠讓東華軍從容撤退,但終究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的,只是現實顯然沒那麼美好。
忽然間,幾個倭寇從一間民房裡出來,興奮地揮舞著手上的一根銀簪子,大喊著什麼。
老頭緊繃的臉上也露出一絲貪婪,一揮手,頓時,兩千多倭寇嗷嗷大叫著湧進了寂靜的漁村。
中年文士神色不動,也沒說什麼。
東華軍帶著倖存的百姓撤退就已經是極限了,不可能還有時間收拾細軟,這些海外的蠻子忍了這麼久,若不讓他們搶劫一番,恐怕就會對自己有所不滿了。
老頭大約是自恃身份,並沒有親自和士卒一起往裡衝,而是慢慢順著村道走進去。
幾個倭寇跑過來,嘰裡咕嚕說了一陣,在前面帶路,最後來到一座青磚瓦房面前。
這漁村看起來不算很窮困,但饒是如此,這座青磚瓦房也算得上是村裡最好的房子了,估計是村長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