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肅王你有這個能力?
他就差將這句話噴出來。
趙樞卻是笑了:“你們不能改,本王可以!”
“王爺,您可以改變當下鹽的情況?”
聽到這話,韓木呂,在場的戶部尚書陳顯等人神色一震。
趙樞那自信的表情,讓人無法理解。
反正他們想破頭,也想不通怎麼改變。
“下官愚鈍,不知該如何整改這種情況!還請王爺為我等解惑!”
韓木呂拱拱手,著實想不通如何改變。
若是有人提供一條方法,也可以讓他們漲漲見識。
趙樞道:“那些商人之所以能坐地起價,是因為咱們大宋的官鹽質量太差,百姓們不買。且大宋的鹽整體量還是太少了!”
“如果鹽質量好,量大,官鹽價格降低,照樣盈利。私鹽失去了優勢,大宋鹽價肯定漲不起來。
質量的問題,本王可以製造精鹽,接下來首先要從產量上下手!”
“王爺,目前大宋的產量已經不低了。如果加大人工去生產,到時人工成本太大。效果反而沒什麼變化。”
韓木呂道。
這個方法他們曾經想過,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開玩笑的。
趙樞道:“鹽,有海鹽,井鹽,池鹽,礦鹽等,想要改變產量,就要從生產效率上改進,並不一定要增加人工!”
“生產效率改進?”
韓木呂等人互相對視。
他們試過很多方法,大多沒什麼效果。
不知道趙樞說的是什麼方法?
看到眾人不懂的模樣,趙樞沒有意外。
古代人制鹽比較單一,自然沒有他懂的多。
鹽有很多種開採方法。
古代的鹽,都是取滷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風吹日曬,水分蒸發後便能得到鹽。
滷就是鹽水。
宋代以前的海鹽製造,全出於煎煉。海鹽是刮土淋滷,取滷燃薪熬鹽。
海鹽的鍋煎之法和用具,歷經各代更替,並無明顯差異。
光緒二十七年,鹽民才用溝灘之法,改煎為曬,從而結束了煎鹽的歷史。
煎鹽耗費大量柴草,費工費力。
從北宋開始,海鹽出現曬法,由於技術的原因效果並不太好,所以煎鹽仍多於曬鹽。
到了清末,海鹽各產區大都改用曬制之法,技術逐漸完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