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月閣內暖意融融,飄蕩著面香和野菜的清香。
糊塗面是郭儉想出來的做法。
郭思謹小時候身子弱,郭儉夫婦把她養的十分精細,尤其是在吃食上,每天變著花樣的給她單獨做。
後來發現她特別喜歡吃糊塗面。
蕎麥麵條或是雜麵條下鍋後,咕嘟咕嘟煮上一刻多鐘,細膩、筋道、香甜。再放上胡蘿蔔絲、嫩柳葉、薄荷和灰灰菜等等新鮮的配菜,加香油,撒上了芝麻,爽口、養胃。
一定要是蕎麥麵條或是雜麵條。
別的麵條不經煮,煮的太久就軟了,不好吃;煮的時間短,清甜的面香滲透不出來。
這是郭儉第一次進攬月閣。是郭思謹堅持要他進來的。說一起吃飯,才吃的香。
郭儉明白自己女兒的心意,是想親眼看著他吃飯才放心。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夫人剛去世,他心情不好沒有胃口。女兒就纏著他,非要跟他一起用飯。
郭儉便也沒推辭,大口吃了起來。還真是香呢,難怪她一直愛吃。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問她想吃什麼,十有八九說想吃麵條。
真好吃啊!郭思謹想到小時候,她一說想吃麵條,娘洗手和麵擀麵條,爹爹就四處找當季有的各種野菜。冬天裡,四野枯黃,只有薺菜、烏塌菜和野蔥。薺菜很小,挖半筐才能摘出來一小把嫩葉。
郭思謹就著秋葵的手,吃了六七口後,還想再吃。秋葵經不住她的央求,就又遞給她了三小勺,就堅決不再給。
“徐先生說,您要少吃多餐,一次吃的太多,待會兒到了規定的飯點,您又不想吃了。”
郭儉剛要接話說,想吃明日我再來給你煮。
這時自外面急步輕腳的跑過來一個姑娘,喘著氣低聲說:“秋葵姐,有人報信,說殿下要回來了。”
秋葵望了眼床上半躺著的郭思謹,把手裡的飯碗放在桌子上,才問話:“你聽誰說的?”
“張伯叫他李校尉......”
聽到張伯,沒等小姑娘的話說完,秋葵急身在床邊蹲下,拉著郭思謹的手晃悠著,驚喜得語無倫次:“娘娘,娘娘,殿下回來了。殿下是神仙啊,這麼快就回來了。”
全府的人都盼著殿下回來,每天都在私下裡悄悄議論,殿下什麼時候會回來。剛剛她還以為是這個小姑娘聽岔了誰議論的話呢。
出事的時候,秋葵是和郭思謹一起坐在車裡。在馬車傾斜的一剎那,她本能的驚叫了一聲後,抱著郭思謹,連聲安慰:娘娘不要怕,沒事的,沒事的。
車還沒到府裡,郭思謹告訴她,好像有點肚子疼。秋葵瞬間覺得烏雲壓頂,她拉著郭思謹的手,強行抑制著自己慌亂的心,聲調平穩地說著:沒事的娘娘,您不要怕。
府裡有皇帝派過來太醫,有徐先生這樣醫術高明的郎中,有隨時待命的產婆,有郭思謹的親生父母。秋葵站在攬月閣的院子裡,緊張得耳朵嗡嗡的響,聽不清四周的聲音。
漫漫長長的一個下午,夕陽緩緩收起了最後一道霞光。攬月閣的門自裡面開啟,如觀音降世的產婆高聲說:恭喜皇子妃誕下小世子,母子平安。
渾身僵硬的秋葵,才發現自己還活著。
府裡的歡騰聲一處,秋葵卻覺得塌下來的天,依舊沒有恢復原位。
最重要的那個人沒在。
娘娘等著他的安慰;小世子等著他的看望;那個該殺千刀的人,等著他去剁碎了扔到護城河裡餵魚......
聽說殿下要回來了,秋葵才覺得壓在她肩上,千斤重的擔子卸去了。普安王府上空低壓壓的天,才終於回升原位,院子裡才亮堂了。
殿下走之前,專門交待她的:這府裡我誰都不信,只信你。我把你姐姐交給你了,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好好照顧她。
很長一段時間後,秋葵和郭思謹談到此時心情時,這樣說:平時還不覺得,有了事才發覺,殿下是普安王府的天。郭思謹笑道:我沒覺得呢,在馬車裡的時候,我覺得你就是我的天;到了王府,我覺得我娘是我的天。
而此時的趙瑗,剛剛進北城門。
路兩旁擁擠的人群裡,此起彼伏的聲音喊著:“大殿下,大殿下......”
他有著和秋葵一樣的感受,耳朵嗡嗡的響,聽不見自己不關注的聲音。也看不見,有人蹦跳著朝他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