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就是農場種地的時候,,到了這裡真是開了眼界,東北地廣人稀,幾十裡地才有一個村子。
農場這裡尤其就是大草甸子,長的都是茅草,有半人多高,經過拖拉機的深翻,才成了種莊稼的好地。
農場也是熟地種莊稼,生地種西瓜、香瓜、苕瓜。
西瓜是種在開出來的生地裡,所以東北的西瓜長得好,西瓜怕重茬。
農場的地都是一望無邊的,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播種機收割機,可是種瓜是不能用播種機。
都要人手工來操作,挖坑施肥播種全是人乾的。
大片的玉米黃豆已經播種完了,大部分的勞動力都在挖西瓜坑。
二十一歲的張雨冰也是很能幹的,跟農場的女工一樣的下田勞作,雖然她沒有下過田,十幾天手掌的血泡破了一層又一層,終於練出來了,手掌再也不起泡了。
體質本來不錯,在這裡比縣城吃的還要好一些,農場糧食多,比市裡的口糧多。
東北種地沒有水澆,夏天涼爽多雨,莊稼基本就不幹旱。
所以東北少水利化,莊稼就是一茬,小麥是春天種,關裡種冬小麥,東北種春小麥,開春種的早,夏天就收割,所以春小麥比大田種的早。
現在正在挖西瓜坑,這片西瓜地也是一望無際,據說是上千畝,農場也是分工多處幹活,這裡五十女工,挖上千畝的西瓜坑。
一人分的任務二十畝,一畝地要挖一千坑,二十畝地就是二萬坑,一天如果能夠挖三畝地,也得七天完工。
挖這七天的坑,女知青也得累個半死,速度能有那麼快嗎?才來的這二十六個知青,女的多男的少。
工作不好找,特別是女青年的工作更不好找,女青年體力差,工作只能是紡織廠,餐館、坐辦公室、哪有那些個好活兒,不抵男青年能夠幹力氣活兒。
這個年代的化肥還是氨水化肥,其餘的都沒有。
農藥就是六六粉,可以治鑽心蟲。
農場就是地太多。
要是沒有播種機收割機,工人就得活累死。
這也累得要命,一天在地裡挖幾千西瓜坑,真是累得腰痠背痛,讀書人還是鍛鍊得少,知青就沒有農場家屬的孩子能幹。
這裡比較縣城的差距也是不小,起碼縣城都是馬路,這裡就不一樣了,下雨,化雪時候,路泥濘難走,腳下粘泥就得七八斤,道路特別的粘。
就這一條就讓人傷透了腦筋。
一個月收到安平宇的四封信,這就是一個星期一封信。
這一世倆人可沒有斷了音信,農場的知青一個月一人不到三十塊錢。
張雨冰很快收到了錢桂榮的命令,要她一個月寄回家二十塊錢。
乾脆就讓她扎脖好了,她吃飯不要錢嗎?她不穿衣服穿鞋襪嗎?給她剩的幾塊錢就能讓她活命嗎?
錢桂榮的算盤就是讓她還撫養費。
不然她就白養這個女兒了,哪有父母成天盤算養女兒是掙是賠。
一個月二十多塊錢,給家裡十塊就不錯了,藺簫就讓張雨冰給錢桂榮寄了十塊錢,這個年代給家裡十塊錢就不少了。
可是錢桂榮不幹,非得要二十塊錢,往廠領導處反映張雨冰不顧家。
廠領導找張雨冰談話,藺簫讓張雨冰什麼也不要怕,領導不至於那麼不講理吧?
連隊領導找她談了一次,張雨冰就拿出寄錢的單據給連隊長看了,連隊長也沒有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