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了康九娘十幾年,自己就成了小肥狗,霍氏花了兒媳婦的銀子這幾年,卻對兒媳婦沒有一絲情義,對康九孃的孩子竟然這樣冷淡,認為康九孃的兒女笨,不能給她掙天大的榮耀,就視為棄子。
為了給霍氏一個沉重的打擊,狠狠地打她的臉,藺釧珍的兒女附了康九孃兒女的體,藺釧珍的兒女是極聰明的。
跟著藺釧珍落戶在那個世界,他們不但是皇家後裔,還是才女和狀元郎。
康九孃的兒子趙恆字永安,女兒趙岷霰。
都是很忠厚的孩子,趙子安自從康軒被罷相,就被京城最好的皇家書院育才書院給攆出來,不讓他在哪裡就讀了。
本來他的成績就是一般,佔中等。
比起趙淵是差了一大步。
只有就讀二等的書院康佳學院這裡的學生都是無權無勢的平民學子,或是成績不好的學子,這個學院也不是被人看得起的學院。
趙子安,是極大的精神失落,外太祖父被罷官也是對他最大的打擊,成績再度的下降,霍氏對他更是看不起,每日去請安,把霍氏不耐煩進門就受到冷遇:“走走走!”這樣打發趙恆的話,霍氏說了幾百遍了。
看到或是與趙淵歡聲笑語,對趙子安的打擊更大,還得忍辱不斷的請安,這個老實人也就煩了。
對讀書更加的厭煩。
一個異界的靈魂佔據了他的身體,他就像解脫一樣,舒舒服服的睡著了。
藺釧珍的兒子進了趙子安的身體,藺釧珍讓他是務必考上狀元的。康軒讓趙子安再進育才書院,趙子安對育才書院滿腦子的不滿,他是不會再進育才書院的。
他就要在康佳書院嶄露頭角,狠狠地打育才書院的臉。
康軒成了輔政大臣,育才書院的院長簡慶親自找到康相,康相是不干預外孫的事。
他已經知道趙子安是不回育才書院的,康軒不說什麼。
簡慶親自去趙府請趙子安,趙子安只是搖頭,並不說什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範圍。
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範圍,名額也成倍增加。
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
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謄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
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謄錄制度的建立。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
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
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
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力。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
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
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
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