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人都打招呼,說著話兒,議論紛紛,一個大嬸兒問藺簫:“小簫你物件家的人怎麼這些天沒有見著?”
藺簫的回答:“家裡忙吧,離不開吧?
”
一個大媽說話了:“小簫,你知道不,他們家怎麼沒有收完秋就不出來了,地裡的莊稼都讓市裡的人撿了多可惜,你公公是不是包了大工程,顧不了了吧?”
八卦啊!人人都愛好,特別是大嬸兒大媽,閒著無事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精神頭。
就專門盯著人家的新鮮事,笑話兒、丟人現眼的事,成天的講,也不疲倦。
看人家的哈哈笑,那才是樂趣。
自己的莊稼被搶光了,不定多少人樂呢。
誰管你吃不上飯,有幾個真可憐人的?
千萬不要算計人幹壞事,攤上了報應讓人看熱鬧。
周家人的遭遇不敢聲張,最重要的就是抓不到仇家,報仇也找不到人,賴上藺簫沒有證據。
藺簫瞬間的想過:“大媽、大嬸兒、我這些天我媽鬧病,我沒有機會出門,可沒有去周家,不知道情況啊!”
一個愣媳婦當得到一聲就出口:“周家人好像死光了,怎麼一點兒動靜沒有?”這話說的夠狠的。
藺簫沒有搭理這個愣媳婦的話茬兒。繼續往前走。
王秋華也跟上來了,王秋華跟村邊的人說話:“都在這裡歇著呢?”
幾個婦女:“嗯嗯嗯!”
那個愣媳婦湊近王秋華:“嬸子,你沒有去你親家看看,他們怎麼不出來一個人了。”
王秋華好脾氣的回答:“侄媳婦,我頭疼好幾天,我媽有病都沒有去看看,今天這才好點兒,先去看看我媽。”
愣媳婦撇撇嘴,腹誹:“啥破親家,一點兒不關心。”
藺簫不管她想什麼,跟她無關。
腳步走得匆忙,王秋華只有緊跟。
十來裡地就是架腳走,也就是一個小時,這家人窮,有個破腳踏車不能騎了,只有十一號汽車。
這裡是集日,趕著這個時候來的,給姥姥買點東西,兩包爐果,二斤蘋果,二斤橘子,集上有炸肉餅賣的,給姥姥買兩塊肉餅,一包酥糖。
花了十二塊錢,這個時期就是重禮了,農村指望種地的人家,還得是大戶,有一千塊的存款就不錯了。
種地的人不能比有技術的,不管幹什麼的,現在還不都富裕,才開放,沒有大開呢。
街上有了出灘裁剪衣服的。
這樣的人家就算有錢的。
進了姥姥的家,一家人正在收拾玉米棒子裝倉子。
院子裡沒有姥姥的影子,舅母和舅舅趕緊撂下活計往屋裡請人:“妹妹,外甥女來了,快進屋。”舅母熱情的招呼。
“嫂子忙著呢!”王秋華跟嫂子打招呼。
“不忙!不忙!”舅母接藺簫手裡的東西:“怎麼這樣破費?來看看咱媽,咱媽就高興了。”舅母說著客氣話。
藺簫招呼:“舅母,姥姥好了點嗎?”
“好多了!好多了!”舅母連連地說。
王秋華急急的往裡走,到了外地就喊:“媽!……”
老太太已經下炕了,連連地喊著:“秋華!秋華!你來了!”
姥姥已經奔到屋外,一把拉住王秋華手,眼淚就下來了。
看到舅母手裡的東西,老太太埋怨王秋華:“你那麼困難,花的什麼錢,省著供孩子們。”
“姥姥說什麼?孝敬您是應該的,沒有花幾個錢。”藺簫也得演的跟原主一樣,得關心姥姥,原主對姥姥很好,是個孝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