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顏林的舅舅吃喝嫖賭,每次喝醉就在家裡打老婆,打女兒。
最後對方終於忍受不了,直接離婚帶著女兒離開,房子和錢一分都不要,只要他滾遠點。
他卻眼紅朋友們開的豪車,腦子一抽風,就把房子賣了去買了一輛二手的賓士,最後發現豪車需要保養,他根本沒有能力養車,又把車也給賣了。
手裡的那點錢,沒夠他揮霍多少時間,他就淪為一無所有。
小學的時候,姜顏林無意間在母親的房間裡看到了一張欠條。
那是她舅舅在外面開車撞到人,為了私了不得不賠付的錢,他寫了這張欠條,但他欠姜顏林母親的太多了,一個也不曾還過。
姜顏林一直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個非常努力生活的人,她自強,不靠任何人,做遍了一切老實本分的工作,獨自承擔著贍養母親和撫養女兒的重擔。
她唯一的弱點,就是太心軟。
所以姜顏林告訴自己,這輩子都不要做一個太心軟的人。
對外婆的怨氣,是一步步演變為憎恨的。
姜顏林愛她,但她是助長母親的不幸的最直接加害者。
一無所有的舅舅最後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啃老族,寄居在外婆那小小的房子裡——但就連這套房子,也是姜顏林的母親打拼下來的。
外婆卻故作為難地說:“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我走以後,這套房子就給他吧。”
母親沒有任何意見,舅舅聽聞之後卻很生氣:“你們不是有更大的戶型嗎,憑什麼給我這麼小的?”
那一天,姜顏林第一次産生了正月去理發店剪頭發的想法。
——她是打心底裡,惡毒地詛咒他去死。
後來逐漸有了經濟能力的姜顏林,給家裡換了很多新的傢俱和家電,給母親買了最新的手機,買了掃地機器人減輕家務,然後在這些的遮掩下,她換了真正想換的東西。
——把家裡的門鎖換成了指紋鎖。
外婆知道這件事後,很是不滿了一段時間。
她有家裡的鑰匙,隨時可以進來,但換成了指紋鎖後,她就失去了這個自由。
母親也覺得很為難,問姜顏林能不能把外婆的指紋也錄入,教一下她怎麼用就好。
姜顏林面不改色地說:“她眼睛看不清楚,很容易試錯太多次,會直接把門鎖警報觸發的。”
母親不懂這些,很快就接受了這個說法。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也不再糾結這些,只是減少了來家裡的頻率。
一直到後來,把人生過得十分失敗的舅舅愈發有狂躁傾向,幾次無緣無故對著母親發火,把她的心徹底傷透。
姜顏林在幾次試探之下,發現母親真的看明白了之後,才對她說了實話:
“他現在是典型的社會閑散人員,沒有家庭束縛,沒有工作創造價值,欠了一堆債躲在家裡,整天還在賭博混日子,就靠外婆給他一口飯吃。”
姜顏林的語氣很冷漠,沒有半點情緒。
“他已經恨你恨到覺得你過得太好,才讓他過得不好,等哪天外婆不在了,沒人給他吸血了,你想得到他會做出什麼嗎?”
一無所有的人,才最豁得出去。
母親那時雖然說著“他不會的,他沒那個膽子”,但卻也把姜顏林的話放在了心上。
於是門鎖的事情再也沒有重提過。
盡管後來還是難免因為舅舅的事情而生氣傷心,卻也因為減少了接觸的頻次,而逐漸變得相安無事。
姜顏林耐心地等著,一直到母親差不多從那種“親情的洗腦包”中脫離出來,才提了那件事。
“等外婆走了,我們就把房子賣了,去一個他絕對找不到的地方。”
姜顏林的未雨綢繆已經計劃了很多年,在這些現實面前,她已經無暇去感受外婆的垂垂老矣。
她不知道,等那一天真的來臨時,自己是悲痛更多,還是解脫的感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