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飄動的導遊旗 > (一)陰山山脈看巖畫

(一)陰山山脈看巖畫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家有醜妃福運無雙 青梅萌萌噠:竹馬男神,寵翻天 都有白月光,我嫁軍爺你慌什麼? 嬌妃深深寵:皇上,別放手 重生驚世太子妃 全民領主:我打造了大千世界 開局被RNG掃地出門 報告長官:夫人又跑了 唯我炎爆術與世長存 逢魔 巫魂戰帝 海賊之白鬍子船上的兔子 重生後我只想搞錢 萬界戰尊 斷琴長歌 異界仙魔召喚系統 師兄,請與魔女拜天地 華娛之二代崛起 開局簽到祖巫肉身 舔狗遇戰狼,富婆也瘋狂!

人生就像在山區起伏路面上去奔跑,時快時慢,時高時低,時緊時緩。誰也不能苛求一路無陰,唯一可行的是讓心境隨之而動,該緊時緊,該松時松,一切順其自然,一切不多奢望。

最初的不愉快很快就消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重新投向前方山區的自然景『色』和陸川的詳細講解當中。車子很快駛進了山區,並沿著一路的下坡,漸漸駛離了輝騰稀勒草原。

進入山區,陸川接著介紹起有關於陰山山脈和卓資山的許多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和歷史概況。而車上的客人,卻並不是全部都聚精匯神地聽他講解,有不少人因為早上起得過早,剛一上車就睏意大起,有的甚至在車子還沒有起到山路口時就已經睡著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還精精神神地向車外望著,好像還有精力再爬一座山,下淌一條河。

陸川這次並沒有強制把那些已然熟睡的客人叫醒,他能理解這些人,能理解他樣的勞累和需要休息的渴望。但他不能停止講解,因為還有人沒有睡,為了繼續陪同這些沒睡的客人,又不至於打擾到那些已經全然不知的睡客,陸川接下來的講解再沒有用擴音器,而是走到客人中間合適地位置,用正常音量繼續著講解。同時,他在車載音響中放上了一盤舒緩的鋼琴協奏曲,並把音量調到比較輕柔的檔位。這樣,願意聽講解的可以繼續聽,而睡著的人們在音樂中也可以睡得更安穩一些。

同樣是講解,但面對五十個人、十五個人和五個人講解的方式卻截然不同。面對五十人,你做的是演講,面對十五個人,你做的是講解,而面對五個人側是嘮家常。

站在過道中間,陸川解放了雙手,配合著更有親合力的嘮家常的口吻,慢慢介紹起了陰山的故事:

陰山山脈是一條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它橫亙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於東經106°~116°。西端以低山沒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谷地,長約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崖和大同,陽高,張家口一帶盆地,谷地北側的壩緣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100公里。在地質學上,它屬於古老斷塊山。西起狼山、烏拉山,中為大青山、灰騰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東為大馬群山。長約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頂海拔2000~2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黃河河套平原,是斷層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佈。煤藏豐富。石柺溝煤礦已開採,為包頭市鋼鐵公司及發電廠提供燃料。北坡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礦和稀土金屬。

陰山山脈在以西的西段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海拔1800 ~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於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脈從西向東分為狼山,『色』爾騰山,烏拉山,大青山等。山與山之間的橫斷層經流水侵蝕形成寬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山脈主體由太古代變質岩系和時代不一的花崗岩構成,在兩側及山間盆地內有新生代地層。南坡與河套平原之間相對高度約千米,經長期流水侵蝕,現代山脈邊緣已較地質構造上的斷層邊緣向北後退10~30公里。山前和山谷兩側普遍發育有多級階地。山脈北坡起伏平緩,丘陵與盆地交錯分佈,相對高度50~350米,丘間盆地沿構造線呈東西向分佈,盆內沉積有白堊系,第三系地層,上覆第四系厚層砂質粘土。源於陰山的河流橫切丘陵,支流極少,河床寬坦,現代水流極不相稱。

以東的東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亂』,主要有蠻罕山,蘇木山,馬頭山,樺山等。在集寧,張北一帶被玄武岩覆蓋,部分地區的熔岩臺地已被侵蝕切割成平頂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間盆地內有白堊紀,第三系和現代沉積。盆地間的嶺脊低而寬,相對高度300~500米,有些盆地中心集水成湖,較大者如岱海,黃旗海,安固裡淖,察□淖等。

陰山蒙古語名為“達蘭喀喇”,意思為“70個黑山頭”。陰山山脈是古老的斷塊山。陰山的最大特點便是南北不對稱,南坡山勢陡峭,北坡則較為平緩。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間。彷彿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時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溼氣,因此,陰山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是草原與荒漠草原的分界線。南麓的雨水較為充沛,適宜發展農業。山區植被稀疏,僅在東段的陰坡有小片森林,有白樺、山楊、杜松、側柏、油松、山柳等樹種。中段和西段山地散佈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場,歷史上曾是重要的牧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陰山山脈自古以來就是農耕區與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山區本身是農牧交錯地帶。條件較好的山間盆地中有旱作農業,種值春小麥、莜麥、馬鈴薯等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山區地質礦產資源豐富,大青山的煤礦、白雲鄂博的鐵礦和稀土礦都是品質高、儲量大的著名礦區。

陰山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非常悠久,是內地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山脈間寬谷多為南北交往的通途。例如位於西北的古途白道,古人以其路口千餘米土『色』灰白,故名。北魏時曾在南端設立白道城。陰山山區現存名勝有昭君墓青冢)、戰國趙長城、高闕雞鹿塞、武當召漢名廣覺寺)、美岱召、百靈廟等。古今有許多著名詩句描寫此山。如北朝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民歌之一“敕勒川,陰山下,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名句,都如實地描寫了歷史時期陰山的風光和人類活動。

早在公元5世紀時,境內的陰山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他在著名的《水經注》中作了詳細的記述。這些記載是世界上對陰山岩畫最早的記錄。然而在其後的若干世紀裡,再沒有人去問津。直到上世紀30年代未,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才發現了幾幅巖畫。對巖畫的全面考察是從1976年開始的。此後,每年都有許多專家、學者和遊人來考察和參觀,先後共發現巖畫一萬多幅,其中做過拍照和臨摹的巖畫有近千幅。

陰山岩畫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發現的巖畫中分佈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多樣,藝術最為精湛的巖畫,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巖畫,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巖畫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巖畫寶庫。現存陰山岩畫的絕大部分分佈在巴市地區,最大的面積達400平方米,真實地記錄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鮮卑、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歷史。五虎圖是陰山岩畫的代表作。

陰山古剎在市北100公里,是遼闊的蒙古草原上眾多喇嘛廟宇中的一座。四周有茫茫無際的古原大地,殿宇雄偉的姿態映襯在藍天和綠草之間,就像繡在綠『色』緞面上的精美圖案。

陰山古剎規模並不很大,只有三處殿宇,但建築精巧玲瓏,金碧輝煌。大殿建於方整的臺基上,樓高兩層,飛擔微翹;紅柱迴廊,柱頭雕飾彩繪精美。殿門兩旁有壁畫圖案,殿內的壁畫更琳琅滿目,牆壁、棟樑、布幔,都有絢麗的彩晝,『色』澤鮮明,經久不變。題材除佛教故事人物以外,還有鳥獸花卉,生動多姿。

廟頂建築為歇山形式,簷緣四周圍以天台走廊。遊者登上古剎,可沿著走廊眺望莽莽草原,極目無際。遠處的蒙古包升起縷縷炊煙,偶爾聽到幾聲羊叫,劃破塞外無邊的寂靜。

提起陰山脈,最有名的就要說是陰山岩畫了。

陰山岩畫是古代遊牧民族鑿磨在陰山岩石上的美術圖畫,再現了中國北方各遊牧民族的歷史和經濟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科考和藝術觀賞價值。巖 畫主要分佈於巴彥淖爾境內的陰山山脈西段東起烏中旗阿其山、西至磴口縣布敦『毛』德溝,東西長300千米、南北寬40~70千米的區域內),已發現的餘幅巖畫,分別鑿磨在懸崖峭壁、溝底巖盤或山頂巨石上,有些是用石器工具磨刻,有些是用金屬工具敲鑿,雖經千百年風雨侵蝕,大部分巖畫仍保持完好。

從1976年開始,每年都有許多專家、學者和慕名而來的遊人到巴彥淖爾境內考察和參觀陰山岩畫,特別是1980年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工作者蓋山林一行根據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的記載,在巴彥淖爾境內的陰山西段發現了上萬幅巖畫,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高度關注,陰山岩畫一時聲名大振,被譽為“舉世罕見的珍貴古代民族文物”。

陰山岩畫分佈最集中的地方在烏中旗南部的地裡哈日山的黑山上,東西延伸5千米多。僅此一處,就密集分佈有巖畫1000多幅。在地裡哈日山東北不遠的山南坡和山頂部,也有大量巖畫,與地裡哈日山岩畫連成一片,構成一個巖畫分佈區。地裡哈日山西南約8千米的瓦窯溝北山,每隔2~10米便有一處巖畫,總數在900幅以上。其次,在磴口縣的北託林溝山地的黑石上,一般2~3米就有1幅巖畫,最遠間隔不超過10米,其總數在500幅以上。

巖畫群最密集處在磴口縣默勒赫圖溝一處迎北的崖壁上,東西長約50米,高約20米,有80個人頭像組成。另一處在格和尚德溝中段的一塊迎西的石壁上,寬約5米,高約15米,由50個單體畫組成,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巖畫面積最大的是烏後旗大壩溝口西畔石頭上的正方形巖畫,面積約400平方米,被列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陰山岩畫大多取材於遊牧民族的狩獵活動,其中數量最大,鑿刻最精緻的是動物巖畫。畫中動物有山羊、綿羊、盤羊、羚羊、岩羊、大角鹿、白唇鹿、赤鹿、麋鹿、駝鹿罕達猂)、狍子、馬、騾、驢、駝、牛、野牛、羚牛、狗、龜、野豬、兔、狐狸、蛇、狼、虎、豹等。其次,巖畫中狩獵的畫面也佔有重要地位,數量可觀,藝術地再現了史前巴彥淖爾地區各民族的社會生活,是整個巖畫中最絢麗的部分。狩獵畫中表現了各種各樣的獵手、武器及狩獵方式,無論獨獵或眾獵,還是引弓『射』獵或圍捕野獸的場面,都表現其最緊張的一剎那,再現獵手對野獸致命處的打擊過程,表現出獵人獲得獵物的強烈願望和高超的捕獵技能,也反映出原始人類的文化藝術來源於人類同大自然的鬥爭這一規律。

除動物畫和狩獵畫外,放牧畫也佔有較大比例。放牧畫產生於青銅器時代晚期,並一直延續到元、明、清三代。雖然年代相距甚遠,但其內容卻大體相近,如出牧圖、倒場圖、一條鞭式和滿天星式牧羊圖、牧馬圖。這些放牧方式即使在今內蒙古草原上,仍然比較流行。此外,人物舞蹈、車輛及出行騎士、騎士列隊、征戰圖、穹廬氈帳、人面形、人手足印、獸禽足印、原始數碼、圖畫文字、星圖,以及反映原始宗教的神靈圖象,在整個巖畫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它們均反映了原始民族和部落的淳樸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特別是幾處天體星象巖畫,在世界巖畫中也是罕見的。

陰山岩畫的題材和分佈地點有一定的規律『性』:野生動物圖象多出現在山巔岩石上;狩獵場面一般在山腰和山頂;神靈頭像和天體星象幾乎全部磨刻在山溝的垂直石壁或溝邊坡岸的巨石上原始人認為神靈居於水流湍急之處)。這些規律和作畫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人們的認識水平是相一致的。

陰山岩畫的藝術特『色』是質樸、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題材來源於自然,紮根於生活,再現作者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事情。在構思、技巧和表現力諸方面,均顯示出作者敏銳的

觀察力、樸實健康的美學觀和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陰山岩畫並不是對大自然原封不動的照搬,而是把從現實中捕捉到的形象加工創造,把表現物件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並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圖,因而作品顯得非常生動。許多運動物象動感強烈,或引頸長嘶,或回首短鳴,或漫步緩行,或四蹄騰躍,有的彼此含怒欲鬥,有的相互『舔』吻親暱。作者為了強調某一事物,運用誇張、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突出表現中心,如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間鬥爭的圖畫,在構圖和比例上往往突出勝利者的形象,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陰山岩畫的製作方式主要有敲鑿法和磨刻法兩種。敲鑿法是利用比畫面石料硬度高的銅器或鐵器,在畫面上打擊成點,連點成畫。用敲鑿法制成的巖畫,線條深淺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稱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巖畫,痕深面光,斷面成“u”形。此外,還有劃刻法和顏料塗畫法。

陰山岩畫大體分為四個時代、五個時期:

第一代巖畫是新石器至青銅器時代,屬原始氏族部落的巖畫,畫面質樸、風格簡約,手法多為敲鑿、研磨,是反映河套地區史前人類生活的珍貴文物。

第二代巖畫是春秋至兩漢時期匈奴人制做的巖畫。是陰山岩畫的鼎盛時期,許多巖畫刻畫了鹿的各種姿勢,與鄂爾多斯高原出土的匈奴銅鹿形象相同。

第三代巖畫為中世紀巖畫。分為兩個時期,即南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巖畫和五代至宋代回鶻、党項人的巖畫。突厥人巖畫數量較少,內容以表現家畜為主,其中山羊佔有突出地位,一些山羊圖形的巖畫,與蒙古國發現的唐代碑刻上的典型突厥風格的野山羊形象相似,其表現手法有抽象化、圖象化的特徵;回鶻人巖畫的突出特點是用鐵刃畫刻而成,線條細而淺,題材多仿前代作品,並有少數植物圖案和回鶻文字。党項人巖畫大多是敲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澤新鮮,多如新作一般,並伴有西夏文字;其藝術特『色』是形象『性』很強。

第四代巖畫是元代至明清時期蒙古族的作品,稱為近古代巖畫。利用敲鑿和顏料塗畫兩種方法,顏料巖畫為蒙古族特有,是用石灰和動植物油調成顏料塗於岩石上而形成的。巖畫內容除一部分反映牧人生產、生活如奔馬、雙峰駝、牧工圖)之外,其餘作品多與喇嘛教有關。(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喜歡飄動的導遊旗請大家收藏:()飄動的導遊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願海上繁花盛開 我們的心只有一步之遙 總裁大人給我滾,這是我的娃 今晚無眠 豪門嬌妻也內卷 新妻危情計中計 人生如歌 夫君總想打斷我煉丹 穿越天龍神鵰(神鵰倩影) 撩到你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