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
天氣忽然轉寒,內宅的人全穿上了夾襖。
明明前幾日還是深秋時的宜人,只需加一件罩衣。可照現在估算著,再過幾日,不生火怕是受不住。
蔣氏望著灰濛濛的天空,所思甚多。
巳時左右,成安推薦的廚子劉槐帶著兩個小徒弟來了。
蔣氏見師徒三個的穿戴雖尋常,卻分外整潔,人亦是從頭到腳、由心而生地透著潔淨,便有了幾分認可。
敘談片刻,知曉了他們找差事不順的理由——
劉槐說:“小的有幾分潔癖,收徒亦只瞧得上脾性相仿的,對於灶上其餘的人,最好聽我們的。飯菜就應該做到最幹淨,小的實在忍不了邋遢的人。這一點若不能得到允許,那我們……”
人家不是你想請就會忙不疊留下的人,對僱主也有條件。
蔣氏笑開來,道:“這性子倒是正合我意,你們大可以長期留在竹園,廚房大體由你們做主。當下這一兩日,人手不夠,還請你們諒解。”
師徒三個同時面露喜色,隨後,劉槐主動請求給顧月霖請安。成安起了大早給他傳信,說了是顧月霖先一步有著幾分認可之心。
蔣氏自然喜聞樂見。
顧月霖得知師徒三個的脾性,只覺有趣,問劉槐覺得三人多少月例合適。
劉槐撓了撓頭,“兩個學徒還沒學出門道,小的只要能保證他們有吃有穿就成。少爺大可以把他們當成末流的小廝,橫豎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
顧月霖看得出,對方對徒弟的評價很有保留,當下一樂,道:“每個月給你們二兩五錢,隨你怎麼安排。等徒弟出師了,記得跟周全成安說,到時再給他們加月例。自然,我醜話說前頭,接下來你們得結結實實忙一陣。”
劉槐回以的是千恩萬謝。
蔣氏那邊,跟趙媽媽合計添人手的事,“竹園實在不小,閑置的屋舍便是隔三差五打掃一遍,也需要不少人。”
趙媽媽認同,“您和少爺住的正房、書房院是三進的,人少了難免服侍不周。”
服侍周不周到的倒是不打緊,眼下多一個人到竹園,興許就是多救一個人的命。要不然,月霖也不會急著讓她張羅。
蔣氏盤算一番,道:“小丫鬟、小廝、婆子只要勤快聽話便可,專司針線的找三個。你們有適合的人推薦,便帶過來讓我瞧瞧。餘下的不妨到牙行找,以身世孤苦的為先。至於月例,以顧家為例。”
“午後奴婢陪您到城裡轉轉。”
顧月霖今日沒出門的安排。
莊子上的管事楊五來了,和兒子各趕著一輛平板車,車上裝滿了糧米菜肉鮮魚。
顧月霖對他存著一份感激,親自迎出去,“有不少事跟你細說,你們下午再往回趕。”
楊五面相淳樸耿直,畢恭畢敬地行禮稱是。
顧月霖帶他到書房,等茶點上來,和聲道:“我看過賬冊,記得莊子良田兩百一十畝,留十畝常年種蔬菜瓜果、飼養家禽牲畜,其餘全給佃戶租種。”
楊五點頭,補充道:“正是,此外莊子上還有個魚塘,每年開河到上凍之前,都能打上鮮魚來。”
“目前多少人打理著莊子?”
“小的和婆娘、三個兒子、兩個兒媳婦,趕上意外情形忙不過來,佃戶便會搭把手。莊稼人,都是相互幫襯著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