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姜笑了,“這麼好的茶,我回去得試試,不知道你那東家貴姓?也是宜春人?要是好喝我得找他買點。”
掌櫃笑著搖頭:“我們東家姓柳,不是宜春人。”
卻不肯透露是哪兒人。
出了店鋪,衛姜加快了腳步,吩咐人立馬去請徐仰和馬將軍。
徐仰就在前衙,來的很快。
“縣主,您讓我拿這幾年官鹽買賣賬冊是作何用?“
衛姜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遞給他一罐茶,“這茶如何?”
徐仰不明白她怎麼還有心思品鑒茶葉,只是潦草看了一眼,“虎丘茶,品質還不錯。”
衛姜問他:“我聽說徐大人愛茶,不知這樣的茶葉在京城能賣到什麼價格?”
徐仰這才用手拿出來看了看,“大概十多兩一斤是能賣到的。”
衛姜笑了:“徐大人猜這是多少錢買的?”
徐仰不明白她這是什麼意思,難道叫他來是聊茶葉生意。
好在衛姜也不用他回答,已經自己主動說了:“掌櫃賣我八兩,辛苦從蘇杭運來,卻只是賣這麼點錢,你說這老闆做生意圖什麼。”
徐仰腦子也挺快的,立馬想到了茶引案子。
“看來小竇大人沒有妄言,這個茶引案子確實內有古怪。”
衛姜繼續道:“若我沒有記錯,這江浙之地除了産茶還有鹽吧。”
徐仰驚愕,不由地站起身:“你是說,他們名義上是運茶其實是運私鹽。”
這就說通了,為何當初那些商人要鑿船,鹽遇水即化,什麼線索都沒有留下,竇景找不到證據,還被人倒打一耙。
“鹽三稅一,而茶三十稅一,買賣鹽需要戶部簽發鹽引,而茶引只需要地方衙門簽發即可,甚至沒有數量限制。”
巨大的利潤就算茶葉不賺錢又算什麼。
徐仰臉色凝重,語氣肯定:“他們在運私鹽。”
衛姜之前在茶業鋪子裡的時候也只是覺得奇怪,怎麼那麼多百姓來買茶,可是龍井茶的出現,加上東家姓柳,她都不用去查了。
竇紹說過,他第一次喝到龍井茶就是在杭州的鹽商家,而葛月也送過她龍井茶,後來證明這茶出自柳大福。
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巧合,如今又出現了龍井茶,東家還姓柳。
徐仰低頭翻看自己帶來的賬冊,越看臉色越不好,這……這官鹽賣出去的數目對不上,宜春這麼大的縣,人口不下十萬,怎麼可能只吃這麼點鹽。
所謂的新茶就是私鹽,他們運的根本不是茶!說的也不是茶。
馬將軍剛來不明所以,只看到徐仰黑著張臉,以為他還在憂愁清風寨的事情,安慰他道:“縣主和徐大人也不用擔心,我剛剛和弟兄們排演了一下,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們窩在水寨裡我們拿他們沒辦法,但我們可以引他們出來……”
徐仰打斷了他的話:“你知道宜春有人在賣私鹽嗎?”
馬將軍愣了一下,然後點頭:“知道。”
見徐仰表情不對,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解釋下,他可不是包庇私鹽販子。
“官鹽價格高,百姓都吃不起,很多人都得了病,直到幾年前市面上忽然出現了大批私鹽,價格又便宜,百姓們這才都吃上了鹽。”
官府的人也不是不想抓這些私鹽販子,可他們狡猾的很,沒有固定窩點,衙門幾次清查連半根毛都沒找到,就連百姓們都幫著他們。
其實讓馬將軍來說,販私鹽就販私鹽吧,誰讓官鹽太貴了吃不起呢,沒了私鹽,小老百姓就又沒鹽吃了。
說起來私鹽販子也是在做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