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諸葛亮?這個名字我聽過!
十歲那年秋天, 黃家的小女兒恢複了前世屬於薛寶釵的記憶。
但如今夏天才剛過去一半,她頭發稀疏發黃,臉蛋曬得黑黝黝的,跟在哥哥身後, 噼噼啪啪跑過一處山坡, 去看山後那新搬來的人家。
她父親黃承彥是位開明博學之士, 兒子、女兒一般教養, 皆不束縛天性。
小黃月自幼便出入學業堂讀書, 與當代名士論經辯學, 騎馬馳騁山野, 與哥哥一般習練騎射武藝。
襄陽有認識的人, 皆當黃家有兩位公子。
這是個戰亂的年代, 但襄陽卻是個難得的桃源。
百姓們雖然數百年如一日地吃不飽飯, 穿不暖衣, 也曾受黃巾戰亂影響過幾年, 時不時還會被呼嘯而來的流寇劫掠一波,但比起被屠得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徐州等地來說, 日子總體過得還算安穩。
他們眼中的戰爭, 除了黃巾軍、流寇,大多隻是衣衫襤褸、面枯肌瘦流亡而來的流民, 或者是拖家帶口、趕著車隊來避難的外地世家大族。
新搬來的人家姓諸葛,聽說本也是琅琊大族, 因避徐州之亂舉家搬來的。
一行有兩輛馬車, 有書童、丫鬟, 馬車上下來的兩位小姐都帶著長長的帷帽, 一閃就進屋了。
圍觀的農人們一個個散去了,他們都揹著鋤頭、犁具, 看完熱鬧還得下地幹活,況且這一看就是又來了一家大戶人家,與他們小老百姓沒什麼關系。
還留在原地的除了無所事事的閑漢,就是不事生産的讀書人,無憂無慮的小孩子,以及熱愛家長裡短的老婦人。
小黃月站在人群中,踮起腳尖,看著一箱一箱的行裝從馬車上卸下來。
她哥哥黃晷是個熱心的小夥子,體格長得健壯,見這家人丁不盛,只有兩個力弱的書童,便趕上去幫忙搬箱子。
誰知箱子遮擋了視線,他腳下一個不穩,踩在碎石上,箱子翻倒,內中書卷灑出,風一吹,嘩啦啦滾落四周。
站立的閑漢先發出鬨笑,卻沒人上前搭把手。
對外來之人,他們大多抱持這一種見慣了的冷漠。
黃晷本是好意幫忙,哪知卻是越幫越忙,心下愧疚,邁開兩條長腿,滿地跑著去找書冊。
小黃月也去幫哥哥的忙,一卷竹冊掉落在車輪下,她小跑過去,剛俯下身子。
書冊已被人先一步撿起,指節修長的手,長身玉立的身姿,眉眼俊逸,神采飛揚,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朝氣。
微風吹過山林,夏日的繁葉嘩啦啦地起舞,一隻蝴蝶點水般飛過花叢。
小黃月心想:她一生,從未見過這般好看的人。
那少年人見她呆住,微一躬身,笑道:“有勞小兄弟,亮感激不盡!”
小黃月仍在垂髫之年,梳著男女孩同款的小辮子,加上黑黝黝的面龐,經常被認作男孩。
她在學業堂借讀,別人都當她是黃老先生家的二公子。
她向來不分辨,也從不放在心上,今日被人錯認了,心底卻有幾分微妙的不是滋味。
黃晷聽到,過來替妹妹分辨:“兄臺,這是我的……”
“些許小事,何足掛齒!”小黃月搶過話頭,將手中書冊遞給那少年人,豪氣十足:“喏,你的書!”
午後,她回到家中,找出一面鏡子,前前後後照了半晌,又垂頭喪氣地放下,除了一雙眼睛點漆般黑亮,確是很像男孩子。
窗外知了聲聲,熱氣躁鬱。
黃夫人從外進來,手中綠豆湯散著清涼的甜意,她放下湯碗,笑吟吟地打趣:“喲,我們阿醜懂得照鏡子了!”
阿醜……
她之前夭折過一個哥哥,父母覺得賤名好養活,就起了這麼個小名。
本來也沒什麼,但想到那個俊逸好看的小哥哥,這名字就有些不太中聽了。
她想向母親笑一笑,笑意未成,唇角垂下,難以抑制地變作個難過的表情。
母親拿起梳子,為她輕柔地梳理打著卷兒的頭發,笑意溫柔慈愛:“杏核眼,小圓臉,咱們阿醜若是少曬些太陽,再把頭發養一養,就是個標緻的小美人呢!”
“阿醜!”
她哥哥捧著五、六個橘子,興沖沖地走了進來:“那諸葛家的公子謝我替他們搬家,送了我這個!來,給你吃!”
黃家並不缺衣食,但橘子畢竟還是個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