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繼科帶著先遣隊在飛洲為今後到來治理荒漠的奇點科技技術人員做好準備,謀劃建設落腳的營地。
方逐溪被國家因為安全原因而留在國內,只能不時透過影片電話與先遣隊聯絡,瞭解他們的建設情況。
肖宏遠院士利用影響力,國家終於上馬了核裂變電池的科研專案,調集了大量核技術方面的專家學者組建了專案科研組。
作為提出科研專案的方逐溪被任命為科研組的副組長,之所以沒有任命為組長是因為他此前沒有核科技方面的學術背景,而這項研究很明顯主要是核技術的研究,然後才是電池技術的研究。
如果方逐溪不是在此前的科研中曾經帶領科研隊伍成功研發全固態電池,在電池技術方面得到充分認可,這個副組長也不會任命他。
雖然他對國家的科研工作有十分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但科研研究小組的領導不是普通的行政官位,只能按照技術能力選擇任命,不可能任命沒有相關技術知識的人為組長。
方逐溪沒有任何不高興,他本來就不是想做什麼官,提出這項研究純粹是因為想激發啟動系統的群體孵化模式而已。
雖然他只是副組長,但隨著科研組的成立,系統還是承認了科研組的存在,群體孵化模式順利激發了。
【科技孵化目標:小型質子裂變發電技術
科技孵化進度:0
科研組規模:大型
科研組駐地:種花家533秘密實驗室
科研組人員:5050
組長:程甲提供積分速度130天)
副組長:55
詹燦陽提供積分速度97天)
莊仲任提供積分速度105天)
夏德傑提供積分速度95天)
惠青秀提供積分速度101天)
方逐溪宿主在群體孵化模式中不提供積分。個人科研所提供積分另行計算。)
組員:
5050提供積分速度998天)
積分獲取速度:1526天
目前擁有積分:568。】
方逐溪暗爽,這還是他首次啟動大型的科研組,此前的都是中型、小型甚至微型科研組。
雖然自己只是副組長,但國家組織的大批大牛級科學家在系統作用下每天為自己貢獻著海量積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或許是國家也知道在這項研究中,方逐溪因為所處的知識領域並不是核技術的原因,並未將其作為挑大樑級別的專家看待,所以他這位副組長甚至不需要到隱秘實驗室報到,而是帶著幾個研究生在人工智慧學院這邊研究組長分配的相關任務,當有必要的時候再到隱秘實驗室和其他組的科研人員一起開發最終成品。
組長程甲教授目前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核技術小型化方面,對於電池技術,他讓方逐溪先自由發揮。
實際上,方逐溪現在腦裡早已經有了核融合電池的技術,研究電池技術彷彿不過是重複一遍驗證理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