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梁祝之回歸 > 50今生-後退一步

50今生-後退一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全家殉國,我屠盡天下又何妨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我的電子女帝們在現實搶我 中山穿越記 逍遙紅樓 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 大周第一狠人 大明無敵聖孫 大秦血衣侯:我以殺敵奪長生 寒鋼影 我在大唐開診所 別墅通兩界,擺攤的我賺了億點點 開局!女帝竟讓我替她洞房 大宋梟雄 娘娘,對不住了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亂世邊軍一小卒 逐鹿亂世,從捕魚達人到九五至尊 我在大唐簽到之萬物系統 [歷史快穿]我在言情世界搞事業

50今生後退一步

爭鬥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轉折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

未央驚瀾 慶朝十年深秋,未央宮前殿的銅漏滴答作響,寒風裹挾著枯葉撲打在雕花窗欞上。馬文才端坐在九龍金漆龍椅上,指腹摩挲著禦案邊緣新刻的螭紋,冰涼的觸感讓他微微皺眉。階下兩派朝臣爭執不休,桓氏官員青衫上的補丁與王氏子弟錦袍上的刺繡形成刺眼對比,爭論聲如潮水般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

他的目光突然定格在人群中— —皇長子禹寧今日身著月白錦袍,腰間卻繫著一塊陌生的青玉佩。那溫潤的光澤讓他瞳孔微縮,分明是八年前他親手為皇後生辰所制,此刻卻掛在兒子腰間。馬文才下意識握緊扶手,十二旒冕冠隨之輕晃,珠串碰撞聲清脆得有些刺耳。 ”這是示威,還是宣戰?” 他在心底冷笑,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在他看來,這是桓秋寧可選擇推兒子上位,也不願意支援他。

這場持續數年的朝堂之爭,早已不是隱秘,卻從沒想過利刃會先從至親骨肉處捅來。桓秋與馬文才的爭鬥,不能說是人盡皆知,但是有點眼色的人,是都看出來了。

每日早朝,官員們涇渭分明的站位;六部衙署深夜不滅的燈火;甚至市井酒肆裡文人墨客壓低聲音的議論,都在昭示著兩股勢力的對峙。支援馬文才的世家大族,宅邸中往來的皆是綾羅綢緞;擁護皇後的寒門官員,案頭總擺著各地百姓的陳情文書。雙方如拉鋸般僵持,卻無人敢真正打破平衡——畢竟誰都清楚,沒了對方制衡,局面將徹底失控。

當下,沒有了馬文才一系,誰也不知道,那些支援桓秋的寒門子弟還能不能堅持百姓為先,畢竟人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沒有桓秋一系,誰也不知掉,支援馬文才的氏族,會不會更加肆無忌憚,將天下百姓剝皮拆骨。畢竟人有不如我有,長遠利益不如眼前利益香。

”退朝!”馬文才的聲音冷硬如鐵,驚飛了簷下棲息的寒鴉。轉身時冕旒掃過龍椅靠背,發出細碎的脆響,恍若什麼東西在心底斷裂。

禦書房內,炭盆燒得正旺,卻烘不暖他發涼的指尖。馬文才盯著案頭密報,最新一份記載著大皇子禹寧在青州推行”義倉新法”的詳情,墨跡在燭火下泛著暗紅。”親自丈量土地,將官倉餘糧借貸給農戶...” 他逐字讀著,喉嚨發緊。是什麼時候,他的身後開始空無一人的?

”此策與皇後娘娘的青苗法如出一轍。”顧均指著文字,語氣凝重,聽在馬文才的耳朵裡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如今青州百姓皆稱&09;......” 火盆突然爆出噼啪聲響,馬文才將密報狠狠擲入,看紙頁在火焰中蜷曲成灰。

火光映照下,他想起大皇子禹寧八歲那年,自己帶著皇子巡視工部作坊。小皇兒蹲在工匠堆裡,專注地聽老匠人講述鐵器鍛造的艱辛,肉乎乎的小手還時不時去觸碰冰冷的鐵錘。那時他只當是孩童好奇,如今想來,那份悲憫竟成了最鋒利的刀。

他不過三十五歲,正值壯年,本屬意大皇子禹寧繼位,卻從未想過會這麼早面對權力的更疊。在他的設想裡,要等到自己年老體弱,將一切都安排妥帖,再將江山交到兒子手中。可現在......

”傳旨下去,加強各州守備。”他突然開口,聲音沙啞得連自己都陌生。看著顧均匆匆退下的背影,馬文才伸手撫過案頭的傳國玉璽,冰涼的螭紋硌得掌心生疼。”皇後...你終究還是教出了一把最鋒利的刀。”

與此同時,坤寧宮內,皇後展開青州送來的文書。大皇子禹寧工整的字跡間,夾著幾封百姓的感謝信,粗糙的麻紙上歪歪扭扭寫著:”謝大皇子殿下救命之恩,村中將為您立長生碑。”。

而馬文才獨自坐在禦書房,聽著更漏聲從一更響到三更,目光始終停留在牆上的輿圖——青州、揚州,那些被硃砂標記的地方,此刻都像皇後和兒子埋下的棋子,在黑暗中泛著幽光。

”去請大皇子殿下過來。”夏眠捧著茶盞進來時,只見桓秋將信紙貼在心口,良久才開口。窗欞外,暮色正漫過宮牆,將她鬢角的白發染成暗沉的灰色。

原先,在桓秋的計劃裡面,禹寧不過是她爭權的一個幌子,但是世事瞬息萬變,從小便被教導著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收攏人心,以百姓為重,決策邏輯與桓秋接近但是又不相同的禹寧,不知何時,有了爭位之心。

大皇子禹寧踏入殿門時,一眼便看到母親案頭堆疊的奏摺。那些徹夜未熄的燭火,那些反複修改的政令,都在訴說著這些年的艱辛。

這些年,桓秋與馬文才的爭奪,被禹寧看在了眼裡,在外收攏人心的時候,見多了世人皆苦,因此在他心裡,更加認同桓秋的觀念。

”母後,孩兒想與您商議......”

”我知你心意。”皇後展開輿圖,指尖劃過青州、揚州,”只是這一步,兇險異常。雖然,你也是名正言順,但是,若與他對上,他從禮法上,立於不敗之地。”

”孩兒願擔此險。”禹寧聲音沉穩,”這些年看著百姓困苦,孩兒才明白,唯有變革才能救天下。您教我的&09;,孩兒從未忘記。”他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正是自己撰寫的《新政十二條》,”科舉制雖開寒門之路,卻未徹底推行;世家特權依舊,百姓仍受盤剝。孩兒想......”

”你想取而代之。”皇後看著竹簡上的”均田賦””廢蔭庇”等條目,思緒回到多年前。那時馬文才提出科舉制度,試圖平衡世家與寒門,卻在實際施政中不斷妥協。既得罪了舊貴族,又讓新士人寒心。這種搖擺不定,終究成了她的機會。但現實橫亙著更深的桎梏。“由母後頂在前面,你就不會那麼危險。”

在馬文才之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因此他提出科舉制度,得罪了一部分的氏族,認為他是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階層,討好了一部分的寒門讀書人。但是在實際管理的時候,又不斷討好氏族官員,這對於被他提拔的寒門官員來說,是對寒門的背叛,是虛偽。兩邊討好,又兩邊都沒討到好,這才讓桓秋又了著手點。

桓秋輕撫鳳冠上的東珠,朝堂上老臣們的冷嘲熱諷言猶在耳,”婦人幹政,有違祖制”。她再強勢,終究受困於性別。但禹寧不同,現在桓秋後退一步,推禹寧上位,才是真正的進入了風波中心。而禹寧這位大皇子,更容易得到寒門官員的支援。

不過,沉默之後,桓秋嘆了口氣,同意全力支援禹寧上位,但是未來,禹寧需要同意桓秋親自在外治理全國各地的問題。這麼多年來,桓秋享受著氏族貴女,世家主婦的好處,但是同時,她也被這些身份限制住了行動。

三日後早朝,大皇子禹寧出列請奏:”兒臣願領命巡視天下,徹查各地弊政。”他的聲音在大殿回響,寒門官員紛紛出列附議,世家官員則面色陰沉。

馬文才握緊龍椅扶手,看著兒子與皇後交換的眼神。這一刻他終於明白,這場爭鬥已進入新的階段。曾經屬意的繼承人,如今成了最棘手的對手。

當夜,馬文才召來謝安、王崇。燭火搖曳中,謝安展開密報:”大皇子禹寧殿下近日頻繁接觸各地寒門學子,更有傳言,他將在揚州設立&09;。”

”一個毛頭小子,也敢挑戰祖宗成法?”王崇冷哼。

”他背後是皇後。”馬文才摩挲著傳國玉璽,想起少年時與她共讀《孟子》的時光。那時他們都向往著”天下大同”,卻在權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傳旨下去,加強各州守備,密切監視大皇子禹寧的一舉一動。”

隨著大皇子禹寧離京,局勢愈發緊張。他每到一地,便整治氏族屯田問題、嚴懲貪官汙吏,所過之處百姓夾道歡迎。而馬文才則以”穩定朝綱”為名,提拔世家子弟,收緊各地兵權。兩股勢力的對抗,從朝堂延伸到了整個慶朝疆域。

揚州城內,大皇子禹寧的新政書院正式開講。寒門學子們捧著《新政十二條》熱烈討論,牆上懸掛的”民貴君輕”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皇後站在金陵城中的書院外,聽著裡面激昂的辯論聲,想必揚州府內也不會太過平靜。

然而,局勢的發展遠超預料。馬文才的密令傳到各州,要求限制大皇子禹寧行動。而大皇子禹寧的支持者們,則在暗中籌備著更大的動作。一場關於皇位、關於天下的較量,在慶朝的土地上悄然醞釀。未央宮的夜色依舊深沉,而平靜之下,是即將爆發的驚濤駭浪。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春原大家族 三國之風起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