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梁祝之回歸 > 37發力

37發力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全家殉國,我屠盡天下又何妨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我的電子女帝們在現實搶我 中山穿越記 逍遙紅樓 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 大周第一狠人 大明無敵聖孫 大秦血衣侯:我以殺敵奪長生 寒鋼影 我在大唐開診所 別墅通兩界,擺攤的我賺了億點點 開局!女帝竟讓我替她洞房 大宋梟雄 娘娘,對不住了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亂世邊軍一小卒 逐鹿亂世,從捕魚達人到九五至尊 我在大唐簽到之萬物系統 [歷史快穿]我在言情世界搞事業

37發力

青州城華燈初上,雕樑畫棟間,馬太守與夫人桓秋伉儷情深的佳話早已傳遍景朝權貴圈。同為氏族出身的二人育有獨子禹寧,桓秋背後桓家與元家對馬文才坐穩青州的支援毫不遮掩,這份助力在朝堂上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眾人皆知馬文才背後有兩大氏族撐腰,行事也多有忌憚。

夜色深沉,太守府西院書房燭火如豆,馬文才獨自坐在案前,展開那幅邊角磨損的泛黃輿圖。他身著一襲玄色長袍,腰間玉佩隨著動作輕輕晃動,指尖沿著景朝邊境線緩緩摩挲,目光深邃而銳利,似要將地圖上的每一處關隘、城池都刻進心裡。他心中暗藏著問鼎天下的宏願,這份野心,桓秋知道也是她最早點破的,外祖母蕭氏曾提點過,母親張氏雖滿心憂慮,卻最終選擇默許,父親馬太守更是在暗中為他出謀劃策、疏通關系。以岳父桓澤敏銳的軍事嗅覺,恐怕也早已猜到女婿的圖謀;唯有外祖父元珍,尚不知曉這盤逐漸鋪開的龐大棋局。

安於現狀的舒適讓人眷戀,但是野心更讓人充滿鬥志。時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人,青州今年糧草儲備已達二十萬石,新兵訓練也已完成十輪。” 謀士陳硯輕手輕腳走進書房,將賬本置於案頭,目光掃過輿圖上用硃砂標記的紅色箭頭,眉頭微皺,“只是冀州局勢不穩,若此時貿然出兵……”

馬文才抬手打斷,食指重重按在冀州位置,燭火映照下,他的面容冷峻而堅定:“南方洪澇,朝廷賑災銀被層層貪沒,流民起義此起彼伏。這正是天賜良機!我坐鎮青州多年,如今青州治理井井有條,馬家軍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此時不行動,更待何時?”

陳硯神色凝重,低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可朝廷雖勢力漸弱,周邊氏族的私軍卻是不小的隱患。尤其是王家在幷州的五萬鐵騎,若是他們趁虛而入……”

“桓家給了我五千精銳暗衛,元傢俬下調撥的軍械也已秘密運到邊境。” 馬文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閃過鋒芒,“況且,哪個氏族的私軍不是心懷鬼胎?桓澤岳父手握重兵卻遲遲不回京述職,這不就是在默許我擴張勢力?” 他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語氣中滿是志在必得。

此時的氏族,普遍有自己的私軍,並且數量還不少。但是要是多到能與朝廷軍匹配,要說不是有心人,那都沒人信。這也是馬文才覺得岳父桓澤能猜到他有反心的原因。

與此同時,太守府內宅,桓秋正端坐在書桌前,認真核對糧種推廣的賬本。案頭堆滿了竹簡和文書,她身著素色襦裙,發髻上僅別著一支簡單的玉簪,神情專注。“夫人,冀州流民已接收三萬,新墾荒地也都分配妥當。” 侍女春桃輕步上前,遞上一杯熱茶,猶豫片刻後低聲道,“只是大人此番出兵,未經朝廷徵召,恐有不妥……”

春字輩的丫鬟們都是當作內宅謀士精心培養的人才,身為桓秋的心腹丫鬟之一,春桃時常會與桓秋討論各種決策。

桓秋指尖頓了頓,繼續劃過竹簡上的數字,語氣平靜沉穩:“文才哥哥自有考量。你去庫房準備些傷藥和棉衣,明日一早派人送往冀州前線,莫要耽誤。”

馬文才出征期間,夫妻二人靠書信維系思念。深夜的冀州營帳內,油燈昏黃,馬文才藉著微弱的月光展開信箋,桓秋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禹寧今日已能背誦《千字文》,青州糧種試種成功,畝産較往年增三成。夫君在外保重,勿念家中。” 他嘴角不自覺上揚,拿起毛筆,蘸墨寫下:“冀州城破在即,見流民孩童便想起寧兒。待戰事畢,定陪你去雲臺山看日出。”

當冀州叛亂的訊息傳來,馬文才當機立斷,未等朝廷詔令,即刻點兵出征。時不我待,既然起了反心,實力也夠了,如今師出有名,還等來等去,那是在等閻王。

校場上,旌旗獵獵,馬家軍列陣整齊,甲冑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馬文才身披玄鐵鎧甲,騎在高頭大馬上,目光堅定地掃視全軍:“此次出征,為的是安定百姓,也是為了讓天下歸心!”

戰場上,馬家軍勢如破竹,以雷霆之勢擊潰叛軍。每收複一座城池,馬文才便迅速安排官吏安撫百姓,開啟糧倉放糧賑濟。他親自巡視街巷,檢視百姓生活狀況,同時將身強力壯的青壯年編入軍隊。

自馬文才未經徵召便舉起了平叛的大旗之後,短短數月,他的勢力從青州擴充套件至冀州,又沿著黃河流域一路北上,席捲整個景朝北部。

隨著勢力範圍飛速擴大,馬文才身邊彙聚的人才越來越多。從前治理一州,十多個謀士足以應對,如今版圖不斷擴張,事務繁雜,謀士數量也成倍增長。桓家與元家表面上與桓秋劃清界限,撇清關系,暗中卻源源不斷地輸送謀士、糧草,為馬文才的大業添磚加瓦。

那日,外祖母蕭家的暗衛首領悄悄送來密信:“老夫人已說服三位禦史大夫,朝堂彈劾青州擁兵自重的奏摺,皆被壓下。”

馬文才看完後,將信投入火盆,望著跳動的火苗輕笑:“待大業成,桓家必是新朝首功。皇後之位……非秋兒莫屬。” 想到每一個打下的州府,皆穩定發展,不由得心中滿意,同時也想到,桓家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多到馬文才覺得,自己以後甚至很難回報。

如今朝廷的反抗在外祖母當年的人脈支援下,還能拖一拖。並且拖到越晚越好。這麼一算,桓家和元家的勢力還是非常關鍵的。

桓秋不知道馬文才的想法,也猜不到知道後會是什麼反應。也許是天生的心懷善念,在呂後及歷代山長夫人們的引導下,桓秋追求的是百姓安居樂業,而馬文才追求的則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如今的社會情況下,先有高位,再自上而下變革,是桓秋認為最為順暢的。因此,這夫妻二人至今仍然是默契同行的。

此時眾人的眼中,馬文才治理半個景朝,已經可以稱之為北景王,而北景王的王妃則是桓秋,一直安撫民心,從青州府至今,桓秋在後方擴建工坊、推廣新農具,親自走訪流民安置點,可謂是勞苦功高。而這兩位的感情極為深厚,哪怕在馬文才剛打下冀州的時候,有人向馬文才獻上十位美人,他看也未看便下令:“送她們去紡織工坊,莫要帶回府裡。”

副將不解:“大人何必……”

“秋兒在青州日夜操勞,我若負她,如何服眾?”

隨著勢力版圖不斷擴大,馬文才帳下的謀士們也開始提議:“大人如今掌控半壁江山,可稱北景王,以正視聽。”

馬文才望向輿圖上標註的廣袤領土,想起臨行前桓秋為他整理披風的模樣,還有暗地裡與各方勢力往來的書信,他沉聲道:“傳我令,建北國,安撫百姓、整頓軍備。至於名號……待與王妃商議。”名正則言順,馬文才已經開始迫不及待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