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梁祝之回歸 > 28今生-馬文才與桓秋成親

28今生-馬文才與桓秋成親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盤點歷史遺憾,不,我要改變歷史 孩兒劉諶,寧死不降! 全家殉國,我屠盡天下又何妨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我的電子女帝們在現實搶我 中山穿越記 逍遙紅樓 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 大周第一狠人 大明無敵聖孫 大秦血衣侯:我以殺敵奪長生 寒鋼影 我在大唐開診所 別墅通兩界,擺攤的我賺了億點點 開局!女帝竟讓我替她洞房 大宋梟雄 娘娘,對不住了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亂世邊軍一小卒 逐鹿亂世,從捕魚達人到九五至尊

28今生馬文才與桓秋成親

當兩個人心意相通,諸多事情便有了順遂推進的基礎,一切也就好辦了。

桓秋這般急切地渴望出嫁,並非毫無緣由。哪怕父親桓澤對她疼愛有加,可在禮教的大環境下,她依然處處受限。單就日常出行來講,身為閨閣女子,活動範圍基本侷限於自家閨房、庭院之內,一言一行都得嚴守禮儀規範。平日裡笑不能露齒,走路時裙擺不可搖晃,時刻都得保持端莊姿態。

相較之下,女子出嫁之後,雖說依舊掙脫不了禮教的桎梏,但活動空間多少有所拓展。作為家中主婦,操持家務、照料家人、參與家庭經濟事務等諸多責任都落在肩頭,這使得嫁人後的女性有了更多與外界接觸的契機,相比閨閣時期,所受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寬松。不過,這也僅僅是相對而言,在男權主導的社會體系下,女性整體依舊處於被壓迫、被束縛的境地,在社會地位、權利等方面,與男性存在著天壤之別。

對桓秋而言,賺錢是她實現抱負的重要途徑。可在未出嫁前,若她才學出眾的名聲傳揚出去,拿捏得當,會被贊為才女;稍有差池,便可能被詬病為行為風流。而一旦嫁人,當家主母需要精打細算,既要讓家中生活富足,又得設法積攢餘財。倘若丈夫收入有限,自然就得靠夫人操持家業,創造更多進項。所以,在桓秋心中,嫁人能讓她更自由地施展拳腳,去追逐自己的賺錢夢想。

然而,馬文才的想法與桓秋大相徑庭。在男性的觀念裡,成親往往如同一場生意,花費少許錢財,便能換來一個長期操持家中諸事的幫手。生育兒女、操持家務、打理生計等,似乎都成了妻子理所當然的職責。若夫妻二人有感情基礎,丈夫又有良心,婚後日子或許會順遂些;可要是丈夫無情無義,在這個對女性極不寬容的社會裡,女子的命運便難說了。

此刻,在馬文才看來,他與桓秋青梅竹馬,兩世的情誼已然深厚且成熟。當下他正處關鍵時期,急需桓秋全心全意地站在自己身邊,而不單單是以未婚妻的身份,藉助桓家立場給予投資。加之雙方家庭早已認可這門親事,桓秋也已到及笄之年,於是,馬家與桓家緊鑼密鼓地開啟了兩人婚禮的籌備工作,整個籌備過程規模宏大且莊重。

因著金陵來迴路途太過遙遠,桓秋便沒有回金陵族地,而是直接從揚州都尉府出發,嫁至揚州馬家。揚州畢竟是馬文才的族地,身為家族嫡支嫡長孫,馬文才不可能在母家的莊子上成親。

桓秋的嫁妝,早在她滿月之後,便由桓鍍與大夫人開始慢慢收集準備著。這麼多年下來,早已圓滿。像嫁妝裡面的千工床和櫃子需要的名貴木料,都是要從小尋找的。本來,這一切應該由元靜姝這個當母親的來做,可惜,直到下一輩都快長成了,元靜姝還是沒有透過桓家族長桓鍍與其夫人大夫人的考核。

如今桓秋要嫁人,那嫁妝便從金陵族地慢悠悠送到了揚州都尉府。當桓家的大船到達揚州府碼頭的時候,圍滿了想來找活兒的力工。但是桓秋的嫁妝足夠多,大夫人心疼孫女,本就從自己的陪嫁中添了不少。身為族長的嫡長孫女,族人也來添妝,另外金陵本地的不少小氏族也打著添妝的名頭來與大夫人攀交情。桓秋兒時的閨蜜王氏香芹、謝氏道清、庾氏喜寶、甘氏寶珍也請母親將添妝送到了桓家。七七八八的添上去,一艘商船甚至差點裝不下。當日雖非正日子,但也讓碼頭上的人開了一番眼界。這就是氏族,這就是貴女的氣派。桓家的家丁不夠用,碼頭上的力工那一天都沒有愁沒活兒幹。

成親當日的揚州都尉府桓府內:

整個府邸被裝點得煥然一新。朱紅色的燈籠高高掛起,隨風輕輕搖曳,喜慶的紅色綢緞沿著廊柱蜿蜒而上,將整個庭院映襯得格外熱鬧。元靜姝身著一襲華麗的深紫色錦袍,站在庭院一側,望著即將出嫁的女兒桓秋,心中五味雜陳,滿是恍惚之感。她向來與這個女兒不親近,可真到了女兒人生的重要時刻,往昔的種種隔閡似乎也在這一刻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此時,一群身著綾羅綢緞的官夫人們簇擁而來。為首的是揚州太守的夫人,她體態豐腴,臉上塗著厚厚的脂粉,嘴角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眼神中透著幾分世故與精明。她快走幾步,拉住元靜姝的手,聲音清脆地說道:“哎呀,桓夫人,您可真是好福氣啊!瞧瞧這嫁女兒的陣仗,再看看這女婿,一表人才,日後定能飛黃騰達,您往後可就等著享清福咯!” 說著,眼神不自覺地掃向靜坐在閨房裡的桓秋,眼中閃過一絲羨慕。

一旁的內使夫人也連忙附和,她身形嬌小,面容精緻,說話時眉飛色舞:“是啊是啊,桓小姐也是出落得越發標緻了,與馬公子那可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這門親事,在咱們揚州城可真是傳為佳話呢!” 她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擺弄著手中的絲帕,似乎在為這美好的場景增添幾分優雅。

還有幾位夫人也紛紛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恭維話。有的誇贊桓秋的才情,說她日後定能成為賢內助;有的稱贊桓家的家風,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女兒。她們臉上堆滿笑容,眼神中或真誠、或帶著幾分討好,一時間,桓府庭院內滿是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揚州官場的諸多人士也紛紛前來,向桓澤恭賀嫁女,誇贊他覓得一個好女婿。眾人臉上堆滿笑容,言語間盡是恭維之詞,使得桓府內一片熱鬧景象。

揚州府馬家:

獨子成親,馬太守不會不參加。但是他從金陵到來之後,一進馬家大門便與馬老太爺直奔書房而去,好半天才出來。而出來之後,馬老太爺便再次去找他的老妻了。馬老太爺老謀深算,雖然在此之前早早便對老妻加以管教,以防生出什麼亂子,但這次卻格外嚴肅。

“文才是我馬家的麒麟兒,我知道你對大兒媳婦不滿,但是文才的這門親事是大事,你不要壞了想法。” 馬老太爺開口便點明瞭老妻心中的不滿。

“我哪敢有什麼想法?” 馬老夫人心中有些不自在,“家裡的事情,我哪裡能插得上手。張氏能耐得很。”

“你心中要有數!我馬家未來能否一飛沖天,他這門親事可是關鍵。” 見馬老夫人的神色,馬老太爺無奈多說了一句。

“什麼一飛沖天?你……” 馬老夫人也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懂,只是甚少有人跟她說事情的全貌。

“你知道別做多餘的事情就行了,別問太多,也別知道太多,對你不好。文才小夫妻倆的事情,你也不要管。” 馬老太爺閉口不談。馬老夫人見狀,也就不問了。這麼多年的夫妻下來,她已經被馴化得很聽話。

馬母張氏更是一心一意為兒子的婚禮操勞,將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可馬家二房、三房卻心懷不軌,妄圖在婚禮上搞出些事情來。馬太守全程只出了個人。

二房李氏神色陰鷙,壓低聲音道:“這馬文才如今風頭正盛,娶了桓家女兒,往後怕是更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咱得想法子攪攪局,讓他這婚禮辦得不那麼舒坦。”

三房的青祀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嫂嫂所言極是,只是該如何行事?大伯最近回來了,可別撞到他手上。”

李氏眼珠一轉,悄聲說出自己的計劃。他們原是打算在婚禮當天,趁人多混亂之際,安排幾個丫鬟在喜宴的食物裡動手腳,讓賓客們吃壞肚子。再推幾個下人出來頂罪。這樣所有人都會知道,大房的張氏管家不行,連自家兒子的婚宴都辦不好。而馬太守,他根本不會關注後宅還有這些零碎的事情。至於說馬家的名聲,在二房和三房看來,並不會受太多影響。

婚禮當天,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現場熱鬧非凡。賓客們穿梭於庭院之間,歡聲笑語回蕩在每一個角落。馬文才身著華麗的婚服,身姿挺拔,英俊瀟灑之氣盡顯。桓秋頭戴鳳冠,身披霞帔,面容姣好,美得動人心魄。兩人在眾人的祝福聲中,一步步走向正堂。

就在二房和三房的人以為時機已到,準備行動時,馬母張氏的心腹們早就暗中留意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當那幾個丫鬟鬼鬼祟祟地靠近廚房,準備往食物裡動手腳時,張氏的心腹們一擁而上,迅速將他們制服。二房的李氏和三房的青祀見勢不妙,剛想溜走,也被張氏安排的人攔住。張氏冷冷地看著被押來的人,厲聲道:“都給我老實待著,等辦完我兒的婚事,再跟你們算賬!”說罷,便讓下人把二房和三房的這兩人關進後院廂房,把動手的丫鬟們都關進柴房。

揚州府的眾多氏族也紛紛前來,向馬家恭賀娶孫媳,稱贊馬家尋得一個好親家。一時間,馬家宅邸賓客盈門,熱鬧非凡。

婚禮當日,拜堂的場面熱鬧到了極點。馬文才與桓秋在司儀的引導下,完成了三拜九叩的儀式。賓客們紛紛送上祝福,整個馬家宅邸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

然而,婚禮當晚,又有狀況發生。一個身著素色布裙的姑娘突然出現在了馬家大門口,她發絲淩亂,裙擺上還沾著些許泥土,神色慌張卻又帶著幾分決然,直直朝著大門闖來。

她口中叫嚷著:“我要見馬文才,我有話要跟他說!” 守在大門口的下人見狀,立刻上前阻攔,嚇出一身冷汗。

一個身材魁梧的家丁伸手攔住姑娘的去路,大聲喝道:“哪裡來的野丫頭,這是馬家,豈是你能隨便闖的!” 此時已有機靈的下人往內宅跑去,向張氏稟報。

姑娘奮力掙紮,卻被家丁們死死抓住,她的臉上滿是焦急與不甘,眼中閃爍著淚花,卻依舊不肯放棄,不斷地叫嚷著馬文才的名字。然而早被張氏耳提面命多次的門房直接把人綁了進來,根本沒有與任何客人碰上。

張氏聽見訊息,直接讓人把這姑娘綁進了偏廳裡面,誰都別想破壞她兒子的婚事。馬太守在一邊也聽到了訊息,卻比張氏果斷。等張氏想提人審問的時候,下人卻回稟說,這姑娘已經被馬太守的人帶走了。馬太守辦了兒子的婚禮,不過兩日,便返程了。

至於說,馬文才和桓秋,兩人的新婚之夜,正在圓馬文才當初在信中說的夢。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漢末袁大將軍 太子妃千嬌百寵 不知卿卿是女王 超時空要塞之星空的戰場 南宋不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