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雙11,是拼多多崛起的時間,這家公司從名不見經傳,到位列所有電商平臺銷售額第三僅僅用了大半年時間。
而且論成交單數,拼多多一點都不比淘寶少,只是商品價格擺在那裡,才被淘寶壓一頭的。
這樣的崛起速度,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自這次雙11以後,拼多多不出意外的成為了淘寶的首要敵人。
京東雖說對拼多多也有所防備,但還沒有到淘寶這樣死盯著不放的程度,畢竟就目前來說,拼多多和京東的業務範圍其實沒有多少重合的地方。
就在電商平臺們斗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灼光的投資部門出手收購了一家名為便捷單車的共享單車。
容木會選擇收購這家共享單車的理由很簡單,根據他手下人的考察,這家公司的車子是市面上騎行最舒服的。
同時這家共享單車公司還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司裡有不少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的員工。
收購前容木就對這家公司進行了詳細評估,這家公司是2015年初。
當時ofo已經開始初步擴張了,風口之下,便捷單車很容易就拿到了1.5億華夏幣的天使輪融資。
隨後他們利用這筆資金,在全國的所有一線城市進行了佈局,在2015年4月份的時候,又獲得第二輪3億華夏幣的B輪融資,然後又進行了更進一輪的擴張,範圍覆蓋國內大多數省會城市。
然而,在現階段的網際網路燒錢大戰之下,幾個億的資金不過是滄海一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任何行業想崛起,背後必須要有大資本的支援,因為大資本不僅僅會給資金,還會給流量與資源,ofo能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背後有網際網路巨頭扶持。
這使得ofo的資金是所有共享單車企業中最雄厚的,其他共享單車,在這ofo壓制下,基本上是不可能能出頭的。
大多數共享單車公司的融資幾個月就燒光了,而ofo因為獨霸市場連續進行了多次融資,這下沒有什麼資本會願意再傻的投資其他共享單車的玩家。
於是,共享單車的第一波破產潮興起,便捷單車也是一樣,連押金都退不了,因為押金早就被他們拿來填補公司發展的窟窿了。
大量的網上投訴以及供應商的要債壓力下,便捷單車的負責人無奈之下選擇把公司出售給了灼光,灼光最後以5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便捷單車。
500萬聽起來很便宜,但事實上,灼光也同時也承擔了便捷約一個億的債務。
灼光願意承擔這麼大的債務,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市面上其他共享單車的平臺也都是這樣的,大家都揹負著不同程度的債務,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家公司有社會責任感,主動幫助殘障人士,和灼光一直以來經營理念符合。
當然了,灼光科技也可以選擇自己完全從頭開始經營一家共享單車公司,可要是自己重新開始的話,就又會耽誤接近一年的時間,這對於要迅速補足退出ofo後留下空白市場的灼光來說又太不划算了。
而且便捷單車的根本問題在於資金鍊斷裂,其之前在各大省會城市的關係鏈、人員團隊、腳踏車資產等等也有很高的價值,如果自己組建起來,一個億也未必夠。
收購便捷單車之後,容木第一時間就將其總部遷往滬上。
大米那邊也是第一時間派人過來,雙方共同注入了10億元的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