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鎮招待所內,燈火通明,佳餚滿桌。
周治平和鎮上一干領導設宴為胡德彪接風洗塵,田家震帶田子欣應邀前來助興。
油燜甲魚,酸菜黑魚,珍珠丸子,皮條鱔魚,豆皮……都是胡德彪最喜歡吃的家鄉菜。
掌勺者是具有六十年廚齡,聲名卓著的楚菜老師傅蔡師傅,專門用快車從江城的大酒店請來的,出勤費每日一百五。
酒是用名貴藥材泡了十年的老酒。
可謂誠意滿溢。
這年頭,臺商就是爺,財神爺。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周治平和一干領導又迫不及待的問起投資專案的事。
這事上面已經嚴正交待了,限期必須搞定,否則就不僅僅是挨屌的事,屁股下面的椅子都可能被搬掉。
這兩年,陸陸續續有臺胞回來考察,但中部地理位置實在不如沿海,資源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資訊也不靈通,都以失敗告終。
事情是有難度的。
縣一把手已經指示了,胡德彪是條大魚,一定要抓住,絕不能讓他溜了。
話糙理不糙。
所以他們急呀。
周治平一股腦兒的丟擲了若干優惠政策,縣裡任何地段供胡德彪隨便選,要多少都給,免租金,減免稅收等,任何要求都可以提……只要能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就行。
和田家震見了面,多年恩怨得以了結,胡德彪心情很好,喝了不少酒,也有心幫家鄉搞建設,但畢竟有商人的考量,他直言不諱的道出了自己的顧忌。
“周縣長,縣裡的情況我瞭解,離沿海港口一千多公里,運輸不方便,配套設施也不齊全,實在是不適合搞什麼投資專案的。”
此言一出,全席鴉雀無聲,氣氛尷尬。
那你這麼風光的跑回來幹嘛,田子欣心說。
胡德彪環顧全席,笑了笑,又說:不過我有個法子,就看你們有沒有本事接招。”
眾人洗耳恭聽。
胡德彪掰著指頭,一五一十的道:“我旗下的業務很多,臺灣,香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有產業,
要不就把一個電線插頭的訂單給你們,我提供原料,圖紙,生產我不管,運輸也不是我的事。
你們按時按質按量交貨到我指定的港口就行。
至於價格嘛,對家鄉人民我很大方,留出15的利潤,是純利,你們覺得怎麼樣?”
他說的法子其實就是當下十分流行的三來一補。
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這是改革開放後十分流行的一種內外合作模式。
不得不說,這時的內地無論工藝水平,國際化標準,眼界等各方面都不能和外面比,說是一群土包子真是一點也不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