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接過‘真如幻令’,目送那女子越走越遠,慢慢消失在營丘的一處街道上。心想她說很久都不會再回來了,也不知會不會再相見。陸銘折返回了正心武堂,繼續站在視窗。
等上官雲講學完畢,陸銘才和眾人一起去了較場練武。他之前一直在修煉真決和劍術,今日也沒有什麼不同,除了一板一眼的修煉‘鬼司七式’,然後就對著一個木牌修煉辨識真偽。這是一塊塗滿了紅色的木牌,中間用很淡的墨水寫了三個字,如果能用司雲眼辨識清楚就算過關了。
只可惜陸銘修煉良久,並無結果。
期間上官雲來指點了一些,他問了陸銘一個問題“你確定,這木牌上當真有字?”陸銘頓時露出疑惑之色。上官雲見狀一下打在他頭頂:“異想天開!若是無字,何必讓你來看?”
陸銘十分不解。
上官雲又道:“心性不定,對錯不分,只顧著自我臆想,如何能當一個法家學徒?”
陸銘恍然:“先生說的是,受教了。”
“秉持心性,分辨對錯,不可再妄加猜測!我觀你資質聰慧,在劍術、真訣上有特別的悟性,但你眼中常有疑惑,本來這也是好事,說明你求學上進。但疑慮過甚反而不妙,讓你心中產生了更多的猜測。我法家一道,最是嚴謹,不可憑著自己的臆想來修煉,需按二十四令的排布層層深入。”
陸銘點了點頭,拋去那些臆想和疑惑,重頭開始修煉起來。他先從法家第一令“正心”開始,再修“明悟”,之後調動真訣辨識真偽。這一次似乎有了反應,只見木牌上扭曲變化,逐漸出現幾個字的影子。陸銘心中一喜,正要凝神觀看,誰知木牌上忽然飄出來許多人影,有薛靈雙,也有“秦柱”。那些人影逐漸扭曲著,似乎在說話。
只見影子裡的薛靈雙端坐在一處寶座上,正對著底下的“秦柱”指指點點,還有數名男子站在她身側。之後,有人抬來了“秦柱”的衣物和書本,連人帶雜物一起給丟出了門。薛靈雙全程再旁冷冷的看著,眼中全是得意。門外的秦柱十分狼狽,但轉眼看去,他眼中卻還是笑意盈盈。他就像個落魄的書生,撿起了地上的雜物,然後慢慢的離開了。
陸銘的視角一直在“秦柱”的背後,走了不知多久,“秦柱”忽然轉過頭來,模樣變得十分清晰,他開口說了一句話,雖然沒有聲音,但從嘴型上能看出來他在說:“熊孩子,董事長的女兒,還是個未成年人,喂,喂,你又豈能招惹?”說的話前半句和後半句的措辭十分不同,前半句還是“地府”的人說話的口吻,到了後半句,似乎就變成陸銘的口吻了,就像是陸銘親口說出來一樣。
陸銘頓時驚醒過來,腦中刺痛,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再看木牌上什麼也沒有,字跡也不見了。
此時聽上官雲道:“今日的修煉到此為止。”
“這麼快?”
陸銘一轉頭,驚訝的發現天色黯淡,原來已經修煉了三個時辰,快入夜了。眾人聽了上官雲的聲音,紛紛停下了手裡的動作,然後挨個和上官雲道別。陸銘因為還是蹭吃蹭喝的階段,就和上官雲一起回去了。路上的時候,上官雲讓陸銘不要太焦急,修煉遇到瓶頸是正常的,不用像他那樣一入定就時三個時辰。
陸銘聽了有些愕然,其實他並不覺得苦悶,覺得才過去一炷香的時間而已。
但無法修煉‘司雲眼’已經成了事實,陸銘打定心思,決定去鑽研‘真如幻令’,或許能從這裡弄清自己心魔的來源。晚上吃了一些東西,他便把自己反鎖在門內。因為要學習別家心法,也不敢讓上官雲知道,否則一定會被逐出師門的。
要知道每一派每一家的心法都對應著各家的學說,這裡面也許有相通之處,但絕對不可能相融。世上也沒有人能同時學習兩中門派的真訣,特別是高階真訣。這就像是一種嚴格的觀點,你贊同一件事,就不可能去贊同另一件事,必須選擇其一,沒有搗糨糊的狀態。又或者打一個直白的比方,你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但絕不可能又是男人又是女人。如果一個人能同時學習兩派的真訣,大家並不會覺得你厲害,而是會把你看成“人妖”或者“邪道”一類的。
陸銘自然不想當“人妖”,可他也不是個死板之人。他開啟‘真如幻令’,第一章便寫著“幻物”,是一篇教人制造幻境的法決,似乎看起來沒什麼實戰作用,而且限制很多。這幻境並不能正對別人,僅僅是針對自己,要打坐進入靜止的狀態,再把幻境帶入自己的腦海。
顯然第一章沒什麼實戰用處,陸銘也看不出任何能解除心魔的辦法,直接略過。
他翻開第二章“眾生相”,此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還是針對自己施展幻術,能在幻覺中造出虛擬的“人”就算過關了。第二階段修煉成功以後可以把別人帶入自己的幻境;第三階段比較困難,需要侵入別人的腦海,將創造的幻境給予別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陸銘心想當初觀看仙女跳舞的時候,那女子就把自己帶入了幻境,想必她已經在修煉“眾生相”了,只是修煉到第二還是第三階段就不清楚了。但其實陸銘誤會了一件事,那女子當初並沒有在幻境中創造出“人”,因為跳舞的仙女一開始就存在,她只是把當初的跳舞景象加強了一些罷了。
要在幻境中創造出‘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種種表情和情緒,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影相就可以的。要修煉第二階段,先要走遍大江南北,去觀看人生百態,經歷世間的種種,如此才能瞭解何為“人”,達到在幻境中以假亂真的目的。
顯然第二階段的修煉需要很長時間的磨礪和思考,並不能一蹴而就。
陸銘跳過了第二章,看向後面的“本我和非我”。此章並無心法,只說“修煉至非我,不分對錯,難辨真偽,即算是大成。”這一階段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用處,似乎只是在思考“非我”到底是什麼。但其中有些說法讓他耳目一新,和他曾今思考出的結果“鏡中的一面是真,另一面也是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仔細想一想,這一章似乎只是教人怎麼去發瘋而已。
陸銘思索片刻,翻向後面,竟然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