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沈良被武聖人帶走,遼國又與凌落石激戰一場,結果雙方都沒佔到便宜,遼國撤軍,兩國邊境又重新恢復原本的局面。
當然了,小艾也走了,而包拯因為破獲高麗太子被殺案,一瞬間成為了整個廬州城的名人,公孫策仍然是十分的不忿……
這一日,傍晚,鄭王孫尚未回家,扔在書院內讀書,迎面走來了一人,他一身白衣,風度儒雅,正是天鴻書院的樂師——蒙放,也是血祭壇案的幕後兇手。
說實話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的劇情當中,除了那個什麼魔法幻影中的兇手是惡人之外,其餘的人都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沈良、蒙放、卓雲、戒賢、崔明衝等人,而且不到最後的結局,根本就猜不出誰是兇手。
不過也有一個定律,那就是長得帥的,有氣度的,和包拯關係不錯的就是兇手。
但第二部當中,兇手全特麼的是壞人,幾乎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還是水平很低的那種人,無論是卞謀延、錢八里,還是襄陽王、丁謂,謀反簡直就如同是過家家一樣兒戲,就這種選手,老謀深算的龐太師一個人就能把他們吃的死死的。
至於第三部,那就有點扯淡的意思了,不說也罷。
鄭王孫心中暗歎道,蒙放、常雨兄妹也是可憐人啊!
蒙放見到鄭王孫後,笑道:“金田一,你怎麼還在讀書?”
鄭王孫笑道:“不錯,不讀書還能去幹什麼?難不成去與公孫策、展俊他們爭什麼第一聰明人嗎?”
蒙放聞言說道:“我就喜歡你這種率真的性格,對了,聽說你在音律上有所研究,不如咱們探討一下?”
“什麼研究,不過是喜好罷了,而且研究的可不是什麼音律,而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俚曲,可能你不會喜歡。”鄭王孫說道。
蒙放聞言雙目一亮,道:“俚曲之中也有難得的好曲目,不知我能否聽上一聽?”
鄭王孫笑道:“好,既如此,我就彈奏一曲笑傲江湖,這首曲子乃是行走江湖之時所譜,需琴簫合奏,今日我就獨奏一曲,請你品鑑一番。”
“好!”
蒙放說完之後,與鄭王孫一道前往他的房間,不愧是大宋有情調的音樂家,蒙放的屋內什麼樂器都用。
鄭王孫輕輕一撩衣襟,左手持簫,右手撫琴,臉色鄭重無比。
而蒙放見的此等情形,頓時閉目,準備用心去傾聽。
忽聽得傳來錚錚幾聲,鄭王孫開始彈琴了,琴聲不斷傳來,甚是優雅,過得片刻,有幾下柔和的簫聲夾入琴韻之中。
七絃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琴韻簫聲似在一問一答,同時漸漸移近,令蒙放沉醉在其中。
只聽琴音漸漸高亢,簫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遊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迴腸蕩氣之意。
此時月亮被一片浮雲遮住了,夜色朦朧,夜光之下,琴簫悠揚,甚是和諧,盡是優雅激盪之曲調。
蒙放突然眉頭一跳,因為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
過了一會,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裡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