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你故事會都不看,什麼時候這麼關心國家大事了?”顧盼打趣道。
胡四姑一邊翻報紙,一邊神秘一笑:“有新聞,有大新聞呢!怎麼,今天的報紙呢?”
顧盼說:“上面的一疊,就是剛剛送來的呀!”
胡四姑翻了翻,剛好就差今天的安惠報:“可能送到門口就被人截胡了!”
顧盼也被勾的心癢難耐:“到底出啥事了?”
胡四姑笑了笑:“喜事,傅紅雨的老公上報紙了!”
“真的嗎?我看看!”顧盼也很是驚喜。
終於,有一張安惠報傳到了顧盼手中,幾個腦袋同時湊過來了。報紙的頭版頭條,就是一篇人物通訊,標題是《熱鬧的後山》。
第一句話就吸引顧盼了:溪山中學沉寂了,後山就開始熱鬧起來。
顧盼也曾經是個文藝青年,也曾經有過文學夢。這個開頭,一下子抓住了顧盼,有看下去的強烈興趣。
這篇新聞報道里,介紹了溪山中學七年級關懷留守兒童的事蹟。
溪山是安惠的貧困鄉鎮,很多家庭父母出外務工,不得已將孩子交給祖父祖母照看。這些老人年齡比較大,對孫子輩的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很多孩子都有了通宵上網、厭學、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等不良習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七年級主任鹿飲溪創新幫扶方式。他們年級一百五十名學生中,父母全部都在外面打工的三十七名。透過徵詢這些學生的意見,有意願接受老師幫扶的學生二十八名,其中男生二十,女生十八。
鹿飲溪動員年級教師開展幫扶活動,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組成家庭式幫扶。男老師幫扶男生,女教師幫扶女生。每到週末,由老師帶著幫扶的學生回到家庭中,與老師家人一起生活,承擔對學生的家庭教育責任。
還有的學生回家路途遙遠,於是,老師們犧牲休息自己的時間,輪流在學校值班,照顧那些週末不能回家的孩子,為他們生火做飯,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
溪山的學生大多數家境都不寬裕,鹿飲溪所在的七年級,比較困難的有五十七名,特別貧困的七人。為了讓這些學生吃得飽,吃的有營養,鹿飲溪帶領學生把校園外的後山開墾出來,種植蔬菜,餵養母雞,解決這些孩子的生活困難。
老師大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們也都是農村娃。一到課餘時間,後山就熱鬧了,墾荒,施肥,播種,除草……一個個像模像樣的。
漸漸地,後山不荒涼了。有的孩子從家裡帶來一隻兔子,有的帶來兩隻山羊,學生小鵬把家裡的大黃狗也帶來了,一見到老師學生來了,撒著歡跑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一邊勞作,一邊唱著歌兒,後山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文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夜深了,燈熄了,種子已經播下了,剩下的就是靜靜等待,靜待發芽,靜待開花,靜待結果……
文章還配有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一群孩子在操場上踢球,旁邊擺著一排鞋子,這些孩子一個個光著腳丫在場上奔跑。
第二張照片,孩子們在後山勞動回來,男生女生在水井邊打水仗,有個調皮的學生一盆水澆到鹿飲溪頭上,鹿飲溪縮著頭,滿臉的笑意……
“傅紅雨,請客,請客!”一群人圍著傅紅雨嚷道。
傅紅雨很得意,鹿飲溪這次真是給自己長臉了,她興奮得臉上紅彤彤的,嘴裡卻抱怨說:“我還要找老鹿算賬呢!憑啥說,把別人家的野孩子變成乖孩子,把自家的乖孩子變成了野孩子!我家山子怎麼就成了野孩子了?”
“你就嘚瑟吧!這是記者吹老鹿的,怎麼就委屈你家山子了?”顧盼是去過溪山中學的,這些事她親眼見過,親耳聽過,記者寫的還真是這麼回事,顧盼為鹿飲溪感到高興。
下班的時候,顧盼路過門房,見到唐師傅也捧著一張安惠報在看,還不時用手抹眼角。
“唐師傅,你這是怎麼啦?”
“沒事,沒事,風沙迷了眼了!”
喜歡仙女巷請大家收藏:()仙女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