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氣張夏立搶了自己兒子的工作,現在聽到楊金花的話,哪裡還能不發作?
“咋滴,大隊長的女兒就不用參加勞動了呀?”
旁邊一樣得紅眼病的人聽了富貴嬸這話還不得急忙附和。
“就是就是,老首長都說了勞動最光榮。”
這話說的楊金花心驚膽戰,不用幹活的那是什麼人?舊社會的地主,壞分子楊金花是對公公婆婆的有些做法不滿。
但是到底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一個人不好,全家誰也別想好過。
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楊金花急忙解釋,忘了出門前張大樹交代了的等張小秋工作穩定了些再聲張的話。
“不是,她到縣城製衣廠當記貨員去了,今天一早就走了。”
這事情一攤開來說,大家都眼紅了,縣城製衣廠呢,那可是進城當工人了呢。
一時周圍都是酸言酸語了起來。
“喲,製衣廠工作的呀,一個月得不少錢的吧?”
“可不是。”
“怎麼說最少也得十五快呢。”
十五塊呢,還不用曬太陽,就輕輕鬆鬆的到手了。
能不酸嗎?
周圍有人看楊金花臉色不好,又嫉妒人家張小秋進城當工人去了,還不得挑撥離間,搬弄是非起來。
“這十五塊錢了不少,金花,小秋說一個月給你們多少沒有?你和大春這麼多年心甘情願的下地掙工分送小秋上學唸書。”
這人就是這樣,當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就是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存在感。
別人過得越不好,就顯得自己過得很好一樣。
以為這樣就可以掩飾自己做人的失敗了嗎?並不,嫉妒已經使你面目全非。
如果蘇念在場的話,一定會覺得這樣子的做法很醜陋。
有一個人開了頭,後面挑撥離間的話就源源不斷的湧向楊金花。
“怎麼說也得給你和大春五塊錢吧一個月。”
過分的人,甚至更誇張的直接說,要張小秋把十五塊錢都給了張大春還有楊金花。
“確實,做人就是不能忘本。”
這話說的,好像張大春還有楊金花是張小秋的再生父母一般。
說這話的人也不想想,這話把張大樹還有劉芬置於何地。
就算不能忘本,張小秋不能忘的人是張大樹還有劉芬這一對父母才是。
怕說的不夠,其他的人還繼續。
“這可說不準,這人都進城了,能還和在村裡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