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大家不用出工,但是想要賺工分的人可以到村中心位置的倉庫位置去幫忙幹活。
至於乾的活兒嗎?
當然是編東西。
張大嫂一個人坐在角落裡編東西,下雨天公社小學不用上課,所以張冬生和張小雨跟著張大嫂一起過來。
正好在玩碎竹籤,搭房子,和村裡別的小孩一起。
張大樹送張小秋去縣城了。張大哥也出門去了,張大嫂問也不回答。
八成是上山去了。
至於為什麼上山還不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兩個小傢伙補補。
昨晚吃了一頓紅燒肉,兩個小傢伙激動的好久才睡著。
睡前還在嘀咕著能夠再吃一次肉就好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
外面下著雨,山上路滑,也不知道張大哥怎麼樣了。
張大嫂心緒不寧的編著籮筐,周圍坐著也在編籮筐相熟的女人。
環顧了四周,沒有看到張小秋,就跟張大嫂搭話。
“金花,怎麼沒有看到你家小姑子。”
張大嫂姓楊,名金花。
是張家村本村的人,張家村一共有四姓人,因為姓張的人多一些,所以建國前叫做張家村,建國後因為政策的原因,又叫做張家生產大隊。
其餘的三姓就是楊,吳,劉。
女人話音落下,旁邊的婦女也跟著嘀咕。
“是呀,平時這種時候她都會過來幹活的。”
楊金花心神恍惚,想到自己男人因為一點吃的大雨天還得冒著雨上山。
姑子一個女的,就是因為念過書的原因,就可以進城當工人去了。
心裡不痛快,順嘴就說了一句。
以後她都不會來幹活了。”
周圍的人聽了楊金花這話心裡都產生疑惑,卻是都豎起耳朵聽著,沒人開口問。
話說張大樹家的閨女雖然與張家村的閨女不同,是念過書的,但是畢業以後,每天都會給家裡上工的人送飯,時不時的打豬草還有編籮筐賺工分。
張大樹這人是疼閨女,但是還沒有疼到沒邊,什麼活也不幹。
楊金花這一副不痛快的樣子說出來,怕是有貓膩,想到人家張小秋是念過書的初中畢業了。
想來是有了其他的出路,不用靠著那麼點工分吃飯。
所以,楊金花這才如此的不痛快。
如此便解釋的通了。大家就更加疑惑了,張小秋為什麼以後都不幹活了。
第一個忍不住的就是富貴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