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我們所知的也未必就比你多,你只管說就是。”
任平這才點頭答應,在塗文孝等人面前,他自然不敢誇口說上課,但對蔣氏父子,他自覺當個老師綽綽有餘,正好藉機徹底拆穿他們偽知識分子的面具!
當下嘴角微揚:
“別箸在兩宋時已有,和蔣總所說的公筷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合餐制用公筷,分餐制用別箸,除此以外,還有別匙,類似於現在的公勺,和別箸是相配套的。”
蔣氏父子聽得雲裡霧裡,心想不都是為了講究衛生嗎?又有什麼不同了?
任平也不理他們,繼續道:
“合餐制用公筷,便是八仙桌上擺一雙,或幾雙,依人數不同,沒有定例,分餐制用別箸,則是人手一雙,也就是每人桌上兩雙筷子,一雙佈菜,一雙進食,”
“目的雖然都是飲食衛生,但物件又有不同,合餐制用公筷是在賓客之間,分餐制用別箸則是主僕之間。”
“主僕?”
“不錯,難道蔣總不知道古代富貴人家飲宴後,餘菜餘飯要給下人用嗎?歷代帝王用膳後,也有將飯菜賞賜給王公貴族的慣例,這還是難得的恩榮。”
蔣瑞腦海中頓時跳出許多相關影視片段,只可惜從前從未多想。
“我不信!尊卑有別,上位之人豈會為了區區僕從而用兩副筷子,還是在那種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
“狂妄無知!”
此時,剛剛那位脾氣暴躁的學者又忍不住站起來,朗聲道: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有載:高宗在德壽,每進膳,必置匙箸兩副,食前多品擇其欲食者,以別箸取置一器,食之必盡……吳後問其故,曰:‘吾不欲以殘食與官人食也’。”
“這話的意思是,高宗在德壽宮用膳的時候,一定會準備兩副筷子,自己想吃的菜就用別箸先取到一個盤子裡,然後吃乾淨,”
“吳皇后問為什麼做,回答‘我不想讓宮人們吃我剩下的飯’,因為如果只用一雙筷子,便是真正的剩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蔣氏父子聽得面面相覷,蔣進文仍不信,強辯道:
“明代人寫的書豈能記清宋朝的事?那個什麼高宗又是誰?”
“宋高宗趙構!”
暴躁學者瞪了他一眼:
“就是那個建立南宋,一生偏居南隅,為了向金人求和避戰,處死岳飛的趙構,這人做皇帝的歷史評價不算高,但在節儉戒奢、體恤宮人方面卻頗有好評,”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尚且如此,士大夫們爭相效仿,用別箸厚待下人又有什麼不可以的了?”
“剛才這位任先生說你們的分餐制少了別箸,都是有史可查的,可不像你們,真的是貽笑大方!”
蔣氏父子狼狽不堪,眼看大局將定,對面的蘇氏爺孫倆已忍不住要歡呼慶祝,一旁的梁錚忽然又搶過來。
“怎麼?梁老師還有話說?”
塗文孝冷冷道。
“不錯,按剛才葛老師說的,別箸記載起於南宋,而洛陽耆英會卻是北宋年間,這不是張冠李戴嗎?”
“梁老師何必明知故問?兩宋文化一脈相承,幾乎不分先後,再說宋高宗用別箸只是史書其一記載,可沒考證說是最早記載。”
“就算如此,洛陽耆英會中可也沒說過有什麼別箸!”
眾學者聞言都是暗怒,心想今日比較的本就是兩宋餐飲文化,洛陽耆英會只是其一,卻不是全部,豈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