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由自主的隨著她的節奏,輕輕和著,場面異常的和諧。
蘭茝飲了一口在雲之河特製的茶,對清泉道“今日之事可是你一手安排。”
清泉笑著答到“一手安排談不上,但是我參與了全程。”
“今日,可會發生什麼?”蘭茝又繼續問道。
清泉捕捉到她的眼神,笑著開口道“楚中郎將在期待著什麼?”
“比如意外?”蘭茝說得毫不掩飾。
“不會,今日不會發生任何事。”
蘭茝假意露出失望之色道“無趣。”
“這有趣之事,自然要留到後頭。”
此刻,臺下已唱完了第一首曲子,蔓姬所作的這首曲子是反覆唱的,有些百姓已記住了大部分內容,蔓姬正鼓勵眾人將這詞念出來,若是記不住還可以用曲調哼出啦,看不懂的可以參考方才的表演。
在她的帶領之下,這茶樓之內居然響起了朗朗誦讀之聲,令蘭茝一陣嘖嘖稱奇。難怪梁墨能放心將這個場面交給蔓姬,她確實有能力應付自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待百姓們熟悉且記住了這詞後,茶樓內的奏樂之聲變成另外一種風格。
一位舞女手拿龍頭,後面的人俱手拿雙槳,他們便知道接下來的這首詞與賽龍舟有關。
百姓們學得興致勃勃,世家子弟們純粹是圖個新鮮,又能觀賞美人。
此刻心中有不悅之感的便是那位寫了《上元節》的寒門學子了。
與他同坐一桌的學子,聽到蔓姬所唱的短曲,對他道“周兄,這不是你所賦的《上元節》嗎,怎麼用詞全改了,一曲唱完了也沒有提到你的名字。”
身旁之人是因他的詞第一首被唱出,所以心生嫉妒之心,便說了這麼一句酸話。
沒想到這話卻說到了這名周姓學子的心中去了。這短曲改掉了他原本頗為滿意的幾處地方,唱完之後卻絲毫沒有提及他的名字。
“不過是一名優伶,她憑什麼。”周姓學子氣憤的將茶當酒一口飲盡。
今日的教授完全是按照梁墨的意思來,唱得都是與民俗相關的曲子。但蔓姬似與這些學子作對一般,將她覺得寫的不錯的地方,都改成了淺顯易懂的民間俚語。
並且沒有提到一位學子之名。
憤怒,失望的種子在這些被改編了詞賦的寒門學子心中逐漸蔓延……
但百姓們哪懂這麼多呢,他們正對於自己記下了這些文化人的東西,感到高興不已。
過了今日,這些詞賦短曲便會在京都內傳唱開來。
喜歡燕燕于飛遠送於南請大家收藏:()燕燕于飛遠送於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