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牛車上了官道之後,速度就快多了,風馳電掣的。
很快,他們就和大部隊匯合了。
到了地方,阮三娘與林竹花才發現,柳州的商隊竟這樣大,一整條官道驛站處都停著各類車輛,有專門運送貨物用的,也有拉人的。
趁著過驛站要排隊的功夫,行商們三三兩兩下了車交談。
對於他們來說,這又是個很好的交際場所了。
車伕對著她們介紹道:“雖說這商隊是我們柳州的,但其實不少行商都是外地人,因著我們柳州的貨物便宜又好,費勁巴拉擠進來的。”
當然,這想要擠進來也不是靠一身力氣,那肯定是要給柳州官府一些好處才行的。
但對於他們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了。
柳州商業已初現發達之相,柳意陸陸續續用兩年時間,派人帶兵打通了十幾條商路。
基本上這些商路上的盜匪都讓柳州兵收拾過,且柳州人可能天生就是個小心眼,睚眥必報,曾經便有柳州商隊被打劫,結果轉頭就迎來柳州兵。
那夥盜匪如今墳頭草怕是都有三尺高了。
關鍵是,那被打劫的商隊是個小商隊,肉眼可見是沒錢賄賂官府,也沒人情能與官府搭上線的。
可柳意就是派人去將場子找回來了。
很少有人這麼做。
就比如說元洲的鎮南王,要是他聽見自家元洲某個商隊在走商路的時候被攻擊了,估計連翻個身都嫌麻煩。
什麼?維護自己轄地的百姓是應得本分?
瘋了吧,為了一個小小行商大動干戈,以為派兵出去不要錢吶。
路上的糧草,武器的報損,還有各種後勤用的醫藥,都夠買下幾個商隊了。
但柳意就偏偏這麼做了。
於是大傢伙就知道了,柳意此人,年輕,半分虧都吃不得。
她是將所有柳州商隊,乃至於整個柳州的商業都視為自己囊中物的。
如果有人想覬覦她的財產,她的人,那就要迎來她不計後果的報復。
有人聽說後,覺得柳意是太年輕了,年輕氣盛,做事不計後果,不顧將來。
但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不想招惹一個隨時可能會派兵出去討回場子來的年輕人。
你要說柳意手裡的兵量聽上去也不算很多,真正兒八經打起來,他們會打不過嗎?
那也未必,至少同為一州之主的其他人覺得,自己肯定是打得過柳意的。
可,打她沒好處啊。
打她是能搶她的地盤還是搶她的錢啊?
柳州那個地盤,不說也罷,反正光憑挨著突厥人這一茬,就沒人想要。
至於錢財,柳州的新鮮玩意是多,但如今能夠混上一些地位的人,又有哪個缺錢了,何況無論柳州怎麼富饒,打一場仗下來,也不可能富了。
——鹽場的事外界人並不知曉,他們只知道柳州盛產藥品,紙張,還有各類新鮮吃食。
都是一些聽上去不錯,但實際上對戰局毫無威脅力的東西。
算下來,完全是賠本買賣。
倒是也有個好路子,就是柳意主動投誠自家,這樣不用打仗,不用付出,就可以憑空得個已漸漸發展起來的州城,派一些人過去就行,若是突厥人打過來了,也可以將之當做棄子丟掉。
因此各方面其實都對柳州表面很友好,柳意當柳州牧的時候,就收到了不少各大勢力表達恭喜的來信。
——柳意對此局勢早有預料。
準確的說,她這兩年半,一直所做的各種事情,就是想要打造出如今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