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申,你是不是和小季鬧脾氣了?”
“……沒有!”
“那怎麼他今天不願開車送我們回來呢?還拉了你阿爸說要講啥悄悄話?你不要瞞我,是不是他爸媽挑事了?”
元宵節,上午,念申跟著母親詠蘭,拎了禮盒匆匆忙忙下公交車,往外祖父家趕。
時代的進步、生活方式的變遷,漸漸讓城市尋常的日子也如過節一般,隨時可以享受豐富的物質、多彩的生活、多樣的休閒娛樂,讓曾經人人期待甜蜜團圓、觀燈遊市的元宵節看似不再那麼重要了。
可思維言行中畢竟帶著深深傳統文化印記的人們,還是不能忽略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圓圓滾滾的湯糰裡無論餡料如何變化,還是包裹著家人們對於親情共聚、團圓和美的期待與嚮往!
而這一天對念申來說更具意義——父親談培祥就算仍被外祖父嫌棄“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的木訥,可無論是她還是母親詠蘭都清楚:父親對家務老實又認真的投入,對每位家人要求的滿足與體貼,實在像辛勤耕種田地的老黃牛般盡心盡責,在用一份拙樸為家庭發展與豐收貢獻著力量!
所以,與元宵節重合的父親生日更是她不能忽略的!
而讓念申歡欣快樂的是:回到上海不到二十年,能為父母準備的壽禮,早已從剛到爛泥渡時,一碗僅僅加了荷包蛋的蔥油麵,到遷住新村時可以買的奶油蛋糕,加入蔥烤大排與白灼蝦的長壽麵……再到現在,就算一個小生日,也可以豐豐富富操持一桌子的好菜,包括買來談培祥近年喜歡吃的烤乳鴿、蝦餃、燒鵝等粵式菜點,都意味著父母晚年生活可以享受到更多富足與快樂!
由於詠蘭雖從父母家中搬離,但每年元宵還是依照傳統,堅持回家與父母團聚,所以年年給談培祥做生日,也是到任家一起慶祝。
這一年也不例外,母女倆一早準備好豐富的食材與節禮,就要求家人一同出發。
誰知季存把食材放到車上,就說有急事要找岳父談培祥商量,讓詠蘭與念申拎著禮品先到任家。念申問他,季存卻不願多說。
看著女兒與女婿雖然面色無波,可彼此表情中壓抑著不小的心事,詠蘭感覺不安!
這年春節,女兒從季存老家回來,說起公婆超額要錢的古怪,對季存無條件答允已有意見。她也聽外孫女迪迪八卦地說起:媽媽對爸爸不像以前那樣黏糊了,經常找著藉口跑來和她擠在小床上睡。
這些現象,讓詠蘭本能地猜測:是不是季存父母挑撥了小夫妻間的關係?季存來吃飯時,也曾不經意洩露過一句:他的一個高中女同學時常去探望他的養父母,他養父母對那有著家族企業的女同學相當喜歡,認為念申寄回的禮品不如那人買的。
感到手中禮袋莫名沉重的時候,詠蘭忍不住抱怨:“我看小季是越來越偏心了!不管為了養父母,還是親孃,有點事,連夜開車跑回去,鈔票用起來眼睛也不眨!到我們可好,人影跑不見,有車也不肯送我們!”
聽母親排宣,念申忍不住賭氣:“晚點我與他好好談談!要是他一直偏心,那今後所有開銷就aa制吧。”
她生氣時低頭大步前衝,不小心撞上了一個人。
那人不見生氣,反而爽朗地開起了玩笑:“喔喲,小季怎麼惹岳母大人和娘子生氣啦?鄭阿公前天還和我嘀咕:幾位相熟的老鄰居家裡,任阿公的外孫女婿小季是相對最踏實、最上進、最能承擔責任的一個呢!”
詠蘭與念申見是居民區書記廖遠英,頓時不好意思!
詠蘭急忙遮掩:“沒啥,沒啥,就是我看小兩口拌了兩句嘴,與念申講賭氣閒話!廖書記,你拎的這麼多袋元宵,又是去慰問孤老的吧?”
廖遠英聽問,點頭:“現在我們區裡與街道更加重視對老年人的服務。元宵節不但要慰問孤寡老人,就是高齡老人、獨居老人也關照過的,一定要加強平日的走訪與關心!這不,我們去上門慰問沒辦法出門活動的老人們,居委會其他工作人員正組織志願者們包元宵、熱小菜,等到中午要和一些老人來聚餐呢。”
“居委會里熱小菜?”念申感覺新鮮。
廖遠英直笑:“你平日忙工作,不曉得:我們社群節慶日為老服務活動越辦越多呢!就拿今天講:不但老年活動室裡有猜燈謎、扎花燈這些遊戲,為老服務中心裡還有元宵專場滑稽戲演出,甜、鹹湯團現包現送。下午三點,區裡與街道的負責人還要來與老年朋友們開座談會!”
“我們那裡也有這樣的活動就好啦!”詠蘭幾分羨慕,“我與培祥也歡喜看滑稽戲,可搬了房子位置偏,現在只好看看電視。”
“浦東發展快著呢,促進為老服務的力度也大,你們那裡的社群老齡服務也會很快跟上的!”廖遠英安慰。
看念申仍有些落寞與尷尬,廖遠英眨了眨眼睛:“過日子,小夫妻少有不吵的。兩方父母的水要完全端平,也不太可能。你們小季家裡情況我也聽說過一些,他負擔夠重,要幾頭兼顧,不容易!你與爸媽在上海,相對條件好一些,有時候難免需要多包容他一些。換一個角度想:小季能對父母這樣負責,說明他有良心、人真誠,對你與爸媽肯定也不會壞,是不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嗯!”聽長輩一樣的居民區負責人勸解,念申臉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