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囂看著眼前躬身低頭的燕丹,略顯猶豫。
就以目前的眼光來看,燕丹是一個很不錯的王。由於出身墨家的緣故,他對底層百姓並未有太重的徭役,本身也不好大喜功,或奢靡貪婪。自他登上王位,燕國原本那種腐朽的貴族氣息也消弭大半。
當然,這裡面的原因是當年趙軍攻破薊城,大肆掠殺富貴人家,而燕丹也只“盡力”救下了一批,很多大貴族都在殘酷的戰爭中敗亡。
剩下的多數都是被燕丹救下,實力也是大損。燕丹既有太子大義之名,又得墨家助力,收攏人心,順利登上王位,燕國沒人能夠反對。
時至今日,兩年多的時間,燕丹勤勤懇懇,一絲不苟,一直著力於恢復生產,自己連宮殿都捨不得修。
他還承受齊王悔婚的恥辱,親赴齊國迎娶甘棠公主為王后,由此與齊國建立起友好關係,大大緩解了秦國與燕國斷交帶給全國上下的恐慌。
折節下士,求賢若渴……
終於,陳囂不再猶豫,對著燕丹作揖行禮,深深地沉下身子,“所謂,在其位,謀其事。囂有一言,望大王思慮而後行之。”
“先生?”
燕丹瞬間一個愣神,又立即反應過來,陳囂答應了!
湛盧劍主,陳囂,答應作燕國的丞相!
他抬起頭來,嘴角抽搐,不知道是笑還是什麼詭異的表情。
“先生快快請起。”燕丹雙手拖住陳囂的雙臂,笑意剋制不住,“凡先生之言,寡人定會好生思量。”
陳囂起身,表情嚴肅,問道:“大王以為,兵者為何?”
燕丹端坐回位子上,皺眉思索後回答:“兵者,為爭奪也。悉數天下戰亂,莫不為爭奪資源,或為土地,或為人口,或為貲財通路,或為鹽鐵曠山。”
“一言概之,兵者為利。”
“先生所言正是。”
“關於兵者,囂卻有一家之言。”
“寡人恭聽。”
“兵者,為仁義也。”
“什麼??”
燕丹大感震驚,一個儒家名士,說出戰爭是仁義這種話來,實在叫他難以理解。
“人皆畏死,戰爭一定伴隨著大量死傷,即便是作為戰爭的勝利一方,也同樣會有無數的人失去生命。那麼,多數的人們為什麼會參與戰爭。
國家的強制徵召?功名利祿的誘惑?亦或者其他原因。在足夠多的戰爭史中,強大的軍隊,必定是能夠讓戰爭的勝利果實,被多數計程車兵享受。
齊國管仲謂,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遂有齊之技擊士。魏國武卒,一人入軍,一戶便可免除徭賦租稅,得賞田宅;一人立功,全家榮耀。於是,魏武卒雄霸天下。秦自商鞅變法後,以軍功得爵,乃有虎狼秦師。
一個國家想要獲得戰爭的勝利,就必定要讓戰爭的多數人得利,否則,沒有人會願意為這個國家不惜自己的生命。而讓多數人得利,便是在行仁者之事。”
燕丹一時間扳不過來這個腦筋,反駁道:“這,這,先生此言,豈非強詞奪理!如此,秦國也可以算得上是仁義大國了。”
陳囂反問:“對於秦人,秦國當真不是仁義之國嗎?倘若陸言尚在,對於天下人,秦國,當真不會是仁義之國嗎?”
“陸言若在……”
“趙國的境況,確實悲慘,數十萬人慘死於秦軍鐵蹄。可陸言治趙,秦人趙人一視同仁,十年之後,趙人又如何不能成為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