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麼,陸言主持秦國第一屆全國考試,考中的人,可以直接去咸陽做官。”
“考試製度,之前建了學校,現在這考試也弄出來了,那秦國計程車子豈不是……唉,秦國有陸言,何其幸也。”
“荒唐,秦國也有士子?不過是一群識得鬥字的賤民,這群人考試,又能考得出什麼名堂。”
“不錯,陸言這偽君子,所行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
“切,生來就權貴了不起啊,還不是被陸言、被秦國,攆得如同鼠輩。”
“就是。以前秦國匹夫在戰場用性命拼改命,現在讀書也有出路了。唉,我們這些,算了,不說了。”
在整個先秦時代,能稱得上制度的人才選拔制度約等於沒有。
一個自負才學的人想要自己的才能得到重用,他沒有多少選擇。
最有效的是有國君釋出類似招賢令的東西,然後跑過去投靠。
要麼投奔某個比較出名的大貴族,在他手下當門客,先把自己的名聲混出來。名聲大了,就有機會做官。
而更更多數的所謂人才,他們生來就是人才,不需要選拔這兩個字。
秦國之前實行以軍功取仕的制度,軍隊戰鬥力剽悍,被東方稱為虎狼之國。
現在考試取仕也成為制度,許多在東方難以出頭的讀書人,再怎麼不喜歡秦國,心裡頭也開始癢了。
……
桑海,小聖賢莊內,一頃煙波照人衣,伏念和顏路兩人,正在湖心亭內,對坐品茶。
“大師兄,想過接下來該怎麼走麼。”
顏路雙手捧著茶,低頭看著茶水倒映的自己的臉,模樣竟顯得有些乖巧。
之前儒家其餘各派上門逼迫,欲要小聖賢莊開除陸言。伏念以一種不損小聖賢莊威名的方式,將陸言除名,並且沒有造成任何流血衝突。
因為他開除了陸言,現在小聖賢莊在齊國的境遇很好,並沒有受到三國聯盟的任何打壓。
雖然現在看起來,儒家小聖賢莊的地位依舊超然,可顏路是知道的,大師兄的理念是支援秦國這樣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出現,重整天下秩序,讓百姓迴歸安寧。
可眼下這個狀況……
伏念沒有回答顏路這個問題,而是莫名地評論了一句:“禮義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中央書院,教化之功,法制之道,禮法結合。陸言將荀師叔的理念,貫徹得很好。”
荀子的治國思想,隆禮,重法,禮法兼治,王霸並用。
這個禮,不是指周朝的禮樂制度,而是一種和諧的社會風尚,它需要用禮義的教化方法來達成。
重法,不需要解釋了。
無論是從學說理論,還是實踐主張,陸言都是荀子當之無愧的、最優秀的學生。
對比韓非,穿越之初的陸言可能對韓非子存有來自後世學生的尊敬;可後來明確了自己道路的陸言,韓非子,我也是陸言子啊,擋我的路,我絕不手軟。
伏念當時要開除陸言,都想好了可能跟荀師叔翻臉。結果,誰也沒想到荀子竟早就有意逐出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