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頓弱確實是足夠聰明的。
趙國的丞相郭開與羅網聯絡緊密,算半個身子投靠了秦國。但是讓他搞搞陰謀詭計還行,真的要他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做出有利於秦國的舉動,還不能被趙偃發現,他的腦袋瓜子就會有些不夠用。
而且趙王偃雖然比較信任郭開,但在國家大事上腦子一直比較清醒,不會一味地聽從郭開的慫恿。
像鎮守在北邊的李牧,在北方大地上享有“軍陣之神”的稱號,深受趙國全體軍民的愛戴,其威望在趙國絲毫不弱於大王。
蒙恬的祖父蒙驁在世的時候,曾經評價李牧,“一人之力讓數十萬狼族不敢越過雁門,只要鎮嶽劍出鞘,大秦的軍隊就永遠無法跨過趙國邊境一寸。”,可見李牧在天下兵家中的聲威。
而郭開跟李牧可是相當的不對付,多少次在趙偃面前說李牧的壞話,自然也包括“李牧心懷不軌”這樣的誅心之語。
可趙偃對這種話都只是聽聽而已,根本沒有動李牧的意思。
郭開這個趙國丞相,雖然權勢不小,但一切權力都是趙王賜予。只要是趙偃在位,他就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權傾朝野”。
至於像日後那樣陷害趙國軍神李牧,那時的郭開權勢已經達到巔峰時期。下一任趙王遷,就是郭開大力操作扶持上位的,年紀並不大的趙遷自然對他完全信任、言聽計從,最終直接導致了趙國覆滅。
眼下秦國在趙國已經埋伏了一個郭開,但是趙偃心裡對郭開的定位很清晰,這就是一個自己的近臣、寵臣,國家大事終究還是不能全依靠他。
為了能夠把控住趙偃這樣一個不太好把控的對手,秦國需要在趙國安插一個足夠分量的間客。
突然從魏國歸來,籍籍無名卻智謀超群的頓弱,就是這樣一個絕好的人選。
“趙王偃能被大王如此忌憚,不是易與之輩。老夫這樣一個外臣,他怎麼會信任於我?”
頓弱既然說出這樣的話,顯然已經表示自己願意迴歸秦國。
他這樣的選擇,並沒有出乎嬴政與陸言的預料。
既然已經想明白了秦國接下來的動作,頓弱心裡很清楚,他的趙國之行定是能夠說動趙王出兵救魏的,魏國這一次亡不了。他的誓言也絕對不會成為空談。
可是魏國這一次勉強保住了小命,那下一次呢?
這個大爭之世到了現在,魏國、燕國這種國家就是強國刀俎下的魚肉。這一次不亡,下一次說不得也就亡了。
他一個秦國人,在完成了自己的諾言之後,選擇迴歸自己的母國,為母國一統天下的不世之功出一份力,這樣的選擇再正常不過了。
嬴政終於得到一個合適的人選去影響趙偃,心情大悅,親切地將頓弱拉著坐下,“趙偃這人疑心病很重,先生如果就這麼輕輕鬆鬆地經過我秦國去了他趙國,他自然是不會信任先生的。因此,寡人還想要先生明日光明正大地以魏國使者身份離開咸陽。”
頓弱若有所思,很快就喃喃地問:“大王是想要老夫在朝堂上給天下人演出戲?”
“正是。”
跟聰明人講話就是舒服,就這一點嬴政大概是這些諸侯國君主中最舒心的了,其他國家的文臣武將跟聚集在他身邊的能人天團相比,數量和質量都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想讓趙偃這隻狐狸安安心心地去跟楚國拼命,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樣子,否則,放著先生這樣的大才不用,卻親自送到他趙偃身邊,寡人可捨不得啊。”
“大王放心,弱到了趙國,自會見機行事,保證叫趙王心甘情願地去跟楚軍交戰。”
得到了頓弱堅定的保證,嬴政站起身近距離面對著這位年近半百的智者,銳氣十足的神光對上混濁深邃的雙眼,年輕的秦王彎下了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