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段曉棠開始了她例行的營地巡視。在一片搖曳的火光中,眾多將官圍坐在篝火旁,歡聲笑語不斷。
她輕聲囑咐道:“玩歸玩,鬧歸鬧,別忘了早點休息。明天還有一大攤子事呢!”
孫昌安陡然有些興奮,喊道:“將軍,你猜我今天碰見誰了?”
在朝在野,範圍大了去,段曉棠絕不為難自己的腦子,搖了搖頭,說道:“我可猜不出來。”
孫昌安笑道:“是一個昌寧縣的百姓,他說我們離開後,縣城裡的人拖家帶口將行營外的菜全都收了。”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菜,沒有全落進自己嘴裡,是有點可惜。但想到這些菜沒爛在地裡,也算物盡其用。
“他們還帶了好些菜根、菜種回家種,如今昌寧縣的菠菜價格,比長安還便宜呢!”
以時下的條件,不是說家裡有片小菜園,就能種上十七八樣的蔬菜,換著花樣吃。
由於資訊和物流的閉塞,許多家庭都只能依靠自留的糧種和菜種。
一片區域一個季節,往往只有一兩種主打蔬菜,其餘的不過是點綴罷了。
四野莊被打造成蔬菜種植基地,從始至終都是非主流。
兩衛的菜種,是莊旭透過河東世家蒐集而來,世家條件優越門路廣,他們所擁有的品種更加豐富,且他們的種子在當下,完全可以稱之為良種。
段曉棠的嘴角微微上揚,“那還真是一件好事。”
怎麼不算和菜籃子工程沾邊呢!
段曉棠繼續問道:“還有其他新鮮事嗎?”
紀銳立開口道:“我們賣人賣得又多又急,地方衙門光寫契書都忙不過來。
今天下午,有人在場地外頭支了小攤,蒐羅了一幫落魄文人代寫契書,賺點筆墨錢。”
通常而言,和官方沾邊的生意,契書要麼在衙門書寫,要麼至少在官員、書吏的見證下完成。
並非擔憂文書作假,而是因為許多人不識字,且此類文書的條款、格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書寫。
現在寇嘉平受杜喬啟發,放寬了一定的限制,合格的民間文書同樣可以加蓋官印。
他倒是想發動其他三縣的官吏,如杜喬一般,將各自治下的事務接手過來。
可惜各個都如萬宜民一般,秉承著多做多錯的理念,有的是摸魚的理由。
紀銳立嘖嘖稱奇,“人家能賣錢的字,確實比我們寫得好。”
李開德玩笑道:“可我們不要錢啊!”
段曉棠認為文字首先是交流、記錄的工具,她手下一幫泥腿子出身的將官自然認同這一理念。
至於更高的藝術追求,以他們目前的狀態,庸俗的人生,還不到追求的時候。
於是右武衛從上到下都預設這麼一條潛規則——能認就行。
主要還是上司的壓力沒給到位。
李開德越想越覺得好笑,“今天幫太平縣抄了幾十份契書,若非上頭的官印是真的,往後拿出去說不定以為是作假的呢!”
民間中人寫的文書,還要求字跡工整呢!
段曉棠將摺扇合起,輕輕在手心敲擊兩下,自言自語道:“以後還是得考慮下別人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