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出來透口氣的莊旭一看範成達盯著場中的深沉模樣,立刻腳底抹油——溜了。
中途格外講兄弟義氣地將左武衛的三隻小熊一塊拉走了。
至於場中間,躺在地上一副認命模樣的某人,他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剛走開沒幾步,迎面撞上在周圍閒逛的段曉棠。
段曉棠驚訝道:“咦!事情都安排好了?”
這段時日以來,莊旭才是這數萬人馬中最忙碌的人。
畢竟裡裡外外都離不開莊大管家。
尤其眼看就要出山西,跨入河東地界,南衙諸衛的戰利品甩貨之路即將拉開序幕。
這裡可都是右武衛用刀劍和信譽開墾出來的“熟地”,焉有錯過的道理。
莊旭唉聲嘆氣一回,“我就出來喘口氣。”
“人和信都送出去了,能成多少還真不好說!”
這次諸衛只是過路,難以在某地停留一二日特地舉辦拍賣會。加之商品大多是活物,處置起來自然比過去難上兩分。
所以,這次主要採取的銷售策略是——團購。
這是段曉棠按照思路總結出來的詞,迅速被周圍人接受。
簡單來說,就是由當地官府和士族牽頭,組織境內的大戶,待南衙諸衛經過時,集體前來購買。
考慮到各地經濟水平差異,預設的起始門檻並不算高,三十頭牛或一百頭羊起售,且皆為成年個體,幼畜另行計價,購買數量多者還能額外獲贈幾頭。
至於價格,自然是遠低於市場價。
南衙諸衛作為暴力機構,是那麼好說話的嗎?所有的牲畜都不分公母,軍士趕出來哪群是哪群,沒得挑。
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大眾應該會偏愛母畜,因為可以留下來繁衍育崽。
不過都這價格了,還有什麼可挑的呢!
對於那些世家大族而言,幾十乃至上百頭牛羊不過九牛一毛,一場普通的宴席就可能耗費幾十頭羊,說到底,不過是兩頓飯的開銷罷了。
段曉棠私下問過幾位下屬,這樣的銷售方式,在鄉野裡能行得通嗎?
尹金明家勉強算個富戶,一次買兩三頭牛不成問題,但若是讓他們一次性買上幾十頭,那就要傷筋動骨,賣房賣地了。
李開德用十里八鄉的有錢人,祖傳家裡幾百畝地卻生了個賭鬼敗家兒子的劉財主舉例。
鄉土人家,大頭都在地裡,一年到頭有多少收成、多少家底,明眼人都能估摸個大概。
雖然有能力一次性購買二十頭牛,卻不會買。因為他們的主業是種地,而非牲畜牙子。
俗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麼高風險的生意,向來以穩健為主的莊戶人家是不會輕易涉足的。
在段曉棠看來,耕牛是生產資料。但在此時的農人看來,帶來勞力和財富的同時,同樣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段曉棠面露凝重之色,沉吟道:“所以這次北征大勝,我們繳獲了那麼多牛羊,還是無法惠澤鄉野。”
普通百姓連勝利的果實都無法分享,這只是中上層人家的狂歡!
李開德連忙搖頭,說道:“讓一家獨自承擔確實難辦,但幾家聯合起來,各分幾頭,不就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