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明補充道:“或者提前詢問周邊鄉鄰,看誰有需要,買回來後再進行分配。”
這就是提前物色好下家。
整個行動關鍵在於,一定要有一個拿到“入場券”的領頭人站出來挑大樑,其他人才能跟上。
段曉棠腦海中瞬間閃過兩個相關聯的詞,集資和分銷。
這無疑是各方都能獲益的好事,南衙處置了戰利品,沿途百姓則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購得牛羊。
段曉棠確認道:“金明、開德,如果你們知道這件事,會買嗎?”
李開德篤定道:“只要能搭上門路,肯定買!”
劉耿文忍不住插了一句,“如果用這種法子,買牛的肯定比買羊的人多。”
在增加勞動力和改善生活之間,務實的莊戶人會如何選擇,還用說嗎?
段曉棠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說道:“這又不是什麼大事,牛賣完了,我們就多吃羊肉唄!”
這番表態,讓幾個深知段曉棠口味偏好的下屬大為震驚,為了快速變現,連嘴巴都虧待了。
段曉棠轉頭就去找莊旭,讓他聯絡地方的時候,順便提一句,除了個人購買,也接受以宗族或村落的名義集體購買。
沒辦法,城市之外,唯有這兩者才具備一定的組織力。
莊旭答應地卻很勉強,“我只能提一句,至於地方怎麼做,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南衙的觸角壓根無法延伸到鄉野和村落中,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中間會平添多少麻煩。
地方是否願意費這一番周折,莊旭不敢保證。反正南衙只認錢不認人。
莊旭這會剛好遇上段曉棠,多嘴問一句,“你用的筆,外頭有賣嗎?”
見段曉棠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就是那鉛筆!”“鉛”字上落了重音,好在段曉棠特地解釋過,鉛筆不含鉛。
莊旭吐槽一句,“就不能換個名字嗎?”
剛出過事,這名字實在不吉利。
段曉棠無所謂地說道:“你也可以稱呼它為炭筆。”
問道:“都是自己做的,你打聽這做什麼?”
莊旭輕拍兩下段曉棠的肩膀,一副哥倆好的模樣,“我上次給祝娘子寫信忘提了,你有空在家信裡問一句,能不能拿出來售賣。”
“右武衛買一些,到時一起算賬。”
莊旭瞭解鉛筆的原料是哪些,估摸著市場價格不會太高。這玩意著色、留存比不上筆墨,但勝在使用方便。
臨時記錄一點東西,或者斥候在外匯報情況,不必再費心磨墨,著實省了不少事。
僅靠段曉棠偶爾散出來的幾支鉛筆,實在不夠用。
右武衛這次發了大財,買!
段曉棠點了點頭,“行,我到時候提一句。”
現在用的筆芯再不是靠段曉棠一人手搓的了,四野莊隔段時間製作一批,再由祝明月分配給旗下各個產業使用。
就不知道祝明月會不會在這樁生意裡,敲右武衛一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