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棠嘆口氣,“這就是騎兵戰術啊!”
無論是在中原廣袤的土地上,還是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騎兵的運用之道,始終是萬變不離其宗。
武俊江撫著額頭,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苦澀,“可問題是,我們哪有那麼出色的駿馬,更別說培養出那麼優秀的騎士了。”
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突厥人,他們的騎術與馬背上的默契,是後天訓練難以追趕的。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多少艱辛,才能勉強與他們比肩?
場上的隊形不斷變化,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展示著突厥騎兵的種種戰術變化。進攻、撤退、佯攻、奔襲……每一個變化都充滿了力量與智慧。
甚至這只是幾百人造出場面,都讓眾多列席的將官感覺到了難纏,但也僅僅是難纏,並非不可戰勝。
盧照同一群小夥伴解釋道:“雖然都是騎兵,但突厥騎兵和中原的運用形式有些不一樣。”
他們就像是同一源流的江河,在某個節點上分叉,各自流向了不同的方向。
白湛雖然尚未與突厥人正面交鋒,但眼下已經篤定,“若想打敗突厥人,就必須學習他們的戰術。”
並非承認草原騎兵更勝一籌,全為入鄉隨俗四個字。
段曉棠歪著頭道:“可以考慮將二者的優勢結合。”
可惜這一戰他們沒有時間了,只能儘可能地取長補短。
馮睿達總結陳詞,“突厥騎兵速度快,所以最愛藉此優勢攻擊對手的薄弱之處。”
“比如防線的缺口、兵力空虛的地方,一旦找到這樣的機會,他們會迅速集中兵力進行突破。一旦突破成功,迅速擴大戰果,使敵人的整個防禦體系崩潰。”
送給眾人一句忠告,“所以認識到你的薄弱處,要麼護好它,要麼拿它做局。”
馮睿達言盡於此,世界上從沒有固若金湯的城池和防線,可悲的是許多人卻自視甚高,看不到自己的弱點,自以為天下無敵。
演習結束後,右武衛的將官們心情沉重地回到大營,聚集在帥帳之內。
呂元正端坐在帥位上,目光深邃地看著眾人:“今日看了突厥騎兵的演習,你們有何感想?”
段曉棠回應道:“我觀摩過幷州大營的訓練,他們的騎兵在某些方面已經向突厥靠攏了。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一些經驗。”
呂元正眉頭微微皺起:“時間還來得及嗎?”
段曉棠搖了搖頭,“所以只能是皮毛。”
他們來幷州的時間,實在太不湊巧了。幾乎只能窩在大營校場內,失去野外訓練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