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這麼想?“博泰聽完了話,若有所思。
吳勉對汪氏情深,他知道的很,但是他想辭官刻書,倒是頭一回知。
人各有志,吳勉自有他的道理,比起削尖腦袋往上爬的漢人,博泰更欣賞這樣願意遠離權力中心的漢人。而對汪氏來說,這樣珍視和體貼她的夫婿,得之亦是幸事。
“既然他志在此,便如他願吧。”博泰沉吟片刻後,出乎王捷意料,爽快的一口應了。
王捷喜出望外,“那給他怎樣的官職才算合適?“
“這個嘛,容我與吏部好好盤算,三日內後必答覆你。”博泰一時也不能確定,但他出徵在即,當然得速辦。
“那就好,那小子啊,近日的心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現在就飛回他夫人身邊。”王捷笑道。
“呵呵,讓他稍安勿躁。再說了,汪氏可是堅毅強幹之人,用不著他急巴巴的跑回去。”博泰嘴角勾起,不知為何,聽到吳勉如此急切,他竟然起了促狹之意,想著到時如何給吳勉個“驚喜”。
三日後,博泰如約來翰林院尋王捷說話。二人交談了片刻,博泰便施施然地走了。
翌日博泰面見皇上,詳細奏報準噶爾一役備戰情況。一切都穩妥順當,皇上心情很好,博泰自然而然的將話題引向了翰林院散館之事。
“皇上,一個月後便是翰林院的散館,按例本應由微臣主持,可如今微臣即將遠征,此事當交於其他軍機處同仁。然而茲事體大,涉及數十位官員的補缺、任免和遷徙,且本屆庶吉士中不乏有可造之才,若多加磨礪,堪為大用。微臣思前想後,覺得須將此事提前,在微臣出征前,將庶吉士的授職之名錄先行定下,較為妥當,以免之後橫生波折。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元盛帝聞言,目光閃閃,陷入了思索。
博泰的話倒是提醒了他。琨寧由於三年未滿,目前還只是虛職,散館之後便是實缺,依元盛帝的心思當然會給他個好位子,然後在順理成章的向上攀升。只是,倘若是皇上自己提及,當然不及由軍機大臣商定,皇上首肯,要來得更體面更具有說服力。博泰為軍機大臣之首,經他主持定下的名錄,他人最無法質疑。
“博泰考慮的極是。“元盛帝頷首,”本屆庶吉士中人才濟濟,的確要珍之重之。朕立即下諭給吏部,令其配合軍機處,這幾日辛苦你,與眾人好好斟酌,審慎安排,務必進賢用能、人盡其才,切勿使明珠蒙塵。”
明珠蒙塵?博泰面上無波,心中卻一動。
“琨寧,你即刻替朕草擬諭書,此事不能耽擱分毫。“元盛帝提高了音量。
琨寧立即應聲而出,“是,奴才立刻去辦。”
博泰眉間一跳,原來所謂的明珠就在此。
琨寧急急退至了偏殿。
待琨寧退去後,元盛帝忽然提到了此前的戶部推諉之事,“博泰啊,雖然你未曾來告狀,但朕聽聞戶部此前對準噶爾一役並不支援,若非無名氏帶動眾多富商捐款,軍資籌備或遠遠不如當下順利。”
“近年戶部理財無能,國庫不見增長,真該用錢時又慳吝如鐵公雞,可謂目光短淺、無德無能,只是等朕聽聞的時候,軍資問題已解,朕不便再追究戶部失責,“元盛帝面帶怒意。
”博泰,此次,你便細心考察,擇庶吉士中善財之人替入,依朕看來,戶部也該換點新血了。“元盛帝看著博泰,眼中自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