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的字認得不多,青山畫了一幅畫,是一座綠色的山上開滿了桃花,春桃瞬間就明白了,臉上漾起緋紅一片,任誰都知道收到的定是情話。
吳勉寫給汪岐蘭的開頭簡明的寫清楚了,青山亦對春桃有意,還讓吳勉懇求早日讓他和春桃成婚。信的後面,則寫到了吳勉打算散館後,回揚州附近地方為官,並問汪岐蘭的意見。
信封裡還有一張畫,汪岐蘭開啟看了,發現是一幅以李商隱《夜雨寄北》為題的畫。
夜雨中,一個男子坐在孤燈前,窗外墨雨氤氳,如一團化不開的寂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畫的背後,寫著一行字:蘭娘,我當歸否?
汪岐蘭看了畫良久,將視線移至窗外。
窗外已是又一年草長鶯飛、奼紫嫣紅。
一切都順其自然,改變了的已經改變。該歸的,就讓他歸吧。
半個月後,揚州的信封如約而至。
吳勉屏息,手指微顫的開啟來信封。
信很短,就六個字:“歸來吧,我等你。”
如同一顆卵石掉進了一池春水,如同乾旱很久的田地被春雨潤澤,如同一陣春風穿透了每個毛孔,如同每個毛孔浸潤了在溫潤的水中。
吳勉無法形容這種喜悅。他只知道,眼前的天與地從此再也不同。
他終於成了她最親密的人。
以後,他可以一直站在她的身邊,牽著她的手,直到白首;
以後,他們可以有無數個夜晚靜謐的相伴,共剪西窗燭;
以後,無論外界風雨交加,只要有她在,他的心永遠是一方晴天;
以後,他們還會有屬於他們的孩子,孩子們會圍繞在他們的膝下,稚嫩的小臉像鮮花般盛開……
……
汪宅裡的新人一對對定好後,汪岐蘭和旦叔、黃媽一商量,乾脆一起辦場集體婚禮。婚禮定在十月月。半年的時間準備嫁衣、嫁龕、裝扮新房等,青山也能從京城趕回來,從容地成完親後帶著春桃往京城。
嫁衣按例要自己縫製,汪岐蘭一人贈與一套上好的大紅錦緞面料,那些小丫鬟們也不例外,喜得她們高興了好幾天。嫁龕等物因是下人,沒那麼講究。新房除了夏荷要跟著翁亮住在別處外,其餘人等均在汪宅內安置。好在汪宅下人也不算多,房間還用得過來,不過總要騰挪一番。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