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於他的緣分,那屬於我的緣分,在何處?
……
汪宅內,比往日熱鬧,因吳勉回了汪宅。
今年的秋闈,因皇后之歿延後了月餘,定在了9月末。算著日期,吳勉三日後便要動身前往南京貢院應試。
書箱、考籃、文房四寶都是一早就準備好的。尤其是文房四寶,都是汪岐蘭囑咐青竹,去揚州城裡有名的一品齋重新置辦的。
今日吳勉回了汪宅,按常例,不再回書院,在家休沐三日後,直接啟程赴考。
除了徐淮秀外,汪岐蘭另派了一位護衛及一個小廝青山跟著。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還剩下一項很重要的事未完成——去文廟的文昌閣上香祈佑。
於是汪岐蘭抽了半日空閒,同吳勉一道前往文廟。
揚州文風鼎盛,文廟向來香火旺盛,何況秋闈在即,赴考之人往往舉家出動,前往祈願。故進了文廟,遠遠就見文津橋上人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橋中央的文昌閣四周香火繚繞,人聲鼎沸。
鳳姑等護著汪岐蘭和吳勉慢慢近了文昌閣,等了約一炷香的時間,才得了空席,跪在文昌帝像前焚香禱告。
汪岐蘭將燃著的香持在手中,閉目默唸:“我不知老天是否因我前世良善,故讓我得以重生,流連於繁華人世。若如此,願文昌帝亦善待良善之人,讓吳二哥此去秋闈一切順利,得償所願,以慰他十幾載寒窗之苦。”
吳勉心中並不信佛神,所來是為大家討個心安,略拜了拜,轉頭看汪岐蘭虔誠祈禱的側臉,不由有些出神,直看到汪岐蘭三叩首,將香奉上,才收回了視線。
見到像前擺有籤筒,汪岐蘭笑問吳勉:“吳二哥,可敢求籤?”
“有何不敢,蘭娘替我求吧。”吳勉笑答。
汪岐蘭鄭重的搖動籤筒,一隻籤應聲跳出。
“上上之籤!”汪岐蘭端詳了下籤上的文字,歡喜道。
吳勉取過一瞧,果然有“上上”二字,不待細看,便被汪岐蘭取了回去,到一旁的老道處解籤。今日跟來的丫鬟是秋桂,善解人意的遞給老道一兩銀子,老道滿臉皺紋立刻化成了花,取出相應的紅色籤文紙,搖頭晃腦道:“此乃六十六籤,杜甫遊春,上上,道耕耘只可在鄉邦、何用求謀向外方,見說今年新運好、門闌喜氣事雙雙……”吳勉在旁但笑不語,他敢保證,那籤筒中多半都是上上,小半是中上,
老道一番天花亂墜的解簽過後,汪岐蘭將籤文裝入附贈的小福袋中,囑咐吳勉隨身帶好:“圖個吉利!”
吳勉乖順的接過,放入懷中,一行人開開心心的回了家。
晚飯汪岐蘭將家中下人們都聚到了一起,熱熱鬧鬧的一起同桌吃飯,就當為吳勉踐行。
汪岐蘭自持家來,對下人們知人善用、嚴寬並濟,得了下人們的衷心擁護,加上吳勉時不時玩笑的幾句,這頓家宴吃的人人開心、其樂融融。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