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懷玉回到府中時,天已擦黑。
“怎麼回來的這麼晚?”戚氏看著她輕輕蹦過垂花門,不禁搖頭,這麼大的人,還是一副隨性模樣。
“被靳婉和曹舒芸拖去逛街,在祥泰成衣鋪排了很久的隊,才買到衣服,然後去吃了點東西,就這麼晚了。”宋懷玉三言兩語交代完了。
“你去祥泰買衣服了?是怎樣的衣服,穿起來給為孃的看看。”戚氏有點好奇。
“好吧,你且等等。”宋懷玉進房換了衣服出來,戚氏眼前一亮。宋懷玉生性跳脫,這搖曳的竹葉,倒是合了她性子。
“的確不錯,值得等上一等。”戚氏點頭讚許道。“汪家小姐做事,有自一番巧思。”
宋懷玉側頭想了想,難得的附和道:“娘,你說的對,汪岐蘭是個有意思的人,和以前我看見的不一樣了。”
“哦,這次你遇著汪岐蘭了?”戚氏聽了這話,饒有興趣。
“嗯,我買衣服的時候,她也在店內,還把劉芷蔓給氣跑了。”
“把劉芷蔓氣跑了?”戚氏蹙起了眉頭,這可不是件小事,“究竟是怎麼回事?”
宋懷玉三下五除二的把經過講了一番,戚氏陷入了沉思,汪岐蘭定是講了什麼要緊的事,絕不是外人看到的這麼簡單。
“娘,沒事的話,我就先回房了。”宋懷玉一看,就知道她娘像靳婉和曹舒芸那樣猜上了,這麼費腦子的事情,她可不願摻和。
“去吧,去吧。”戚氏揮揮手,宋懷玉便負著手腳步輕快的回房了。
等宋舫下了衙,戚氏閒聊間講起汪岐蘭和劉芷蔓的事。“汪小姐不會是意氣用事的人,其中必有緣故。”
宋舫拈著鬍子,沉吟片刻:“嗯,看來,她應該知曉了張黨動盪之事。放心吧,汪小姐吃不了虧。”
宋舫是元盛帝自已手上一手提拔的臣子,與張黨無關,所以此次官場震盪,宋舫置身事外,只作壁上觀。至於這劉知遠,應是免不了被牽連。汪小姐定是知曉了這一層,才敢頂撞劉家小姐,只是不知她如何得悉這官場的深淺縱橫。
“汪小姐其人,不可小覷啊!”宋舫對著戚氏感嘆。戚氏但笑不語,只在心裡應了句:“誰說不是呢。”
………
清晨,運河上,一艘自湖州而來的商船漸漸的靠近揚州東關碼頭。
一個年輕的女子挑開船上的竹簾看向岸邊,眼中藏不住的好奇和新鮮,“這就是富甲天下的揚州城啊!”
即便是在清晨,古運河上的船隻也如梭般來回穿行不息,船上貨物滿載,岸上縴夫成行;兩岸的酒家、茶社、旅店等綿延迤邐十幾裡,彩幡飄飄,顯眼奪目;還有古剎高塔,肅穆莊嚴;富商宅院,綠樹高牆……,比起繁華的南潯鎮,揚州城一眼望去,便多了寬闊和深遠。
“這就是小河和大江的區別啊。”羅巧娘喃喃自語道。
“巧娘,別急,上岸後慢慢看。小姐定讓你看個夠。”呂平笑著對巧娘說。他站在舷上,腿邊緊挨著小黑。小黑怕水,自上船後便緊粘著呂平,彷彿知道若是落了水,能救它的只有呂平而已。
“嗯。”巧娘應了呂平的話,不再東張西望,一邊握住了因為暈船而躺著的姆媽的手,一邊滿懷期待的看著越來越近的碼頭。
近了,近了。聽到岸上有人在喊“呂平!呂平!”。一群人出現在眼前。有夥計,有丫鬟,有護衛,還有那個巧娘熟悉的秀麗身影。
“汪小姐!”巧娘把身體探出窗外,一隻手大力揮著,“我在這裡!”
汪岐蘭顯然看到了巧娘,同樣揮起了一隻手,回報以一臉笑意。
“姆媽,汪小姐來接我們了!”巧娘把身子收回,欣喜的告訴姆媽。
汪小姐親自來了,真好!
………
呂平一行人被汪岐蘭等人接回了汪宅,安置在客房。汪岐蘭為他們設宴洗了塵。呂平一路都照顧著姆媽,平地裡推輪椅,碰到臺階就背。姆媽一路上雖有些疲乏,但精神尚佳。
休整了一日後,第二日,汪岐蘭請了揚州城裡的華名醫為姆媽診治。華名醫一番望聞問切,定了病因和醫案,說姆媽之病尚有治癒之望,只是沉痾日久、病去抽絲,須慢慢以藥調養,輔以旁人每日助她走動,暢通穴脈,雙管齊下,方能見效。巧娘和呂平自然應了,將醫訓一一記下。華名醫開了藥方,汪岐蘭謝過華名醫,付了診金,吩咐了人去抓藥。巧娘感激之餘,讓汪岐蘭將一應費用記在賬上,尋一時機一併結算。汪岐蘭也笑著應允了。
第三日,汪岐蘭、巧娘、呂平及汪六一行人等去往汪六找到的桑園之地。此地名為源甸鄉欒曲村。巧娘仔細的走了一遍,看了看那山上流下的溪水,和田間的土。“這地方行!”巧娘肯定的下了得出了結論。汪六聞言大舒了一口氣。
已經確定了地方,接下來就是執行了。由於是購買田地,需要大量的資金。汪岐蘭與旦叔、財叔商量了一番,確定將汪家現有的兩處田莊中的一處出售,所獲資金用於購買桑園,由汪六負責帶人去和欒曲村的村民談判購買農地。
另一邊,兩處田莊賣了一處,必然有農戶需要安置。經與巧娘商量,確定兩個農莊裡的人,以戶為單位,經巧娘挑選部分轉到桑園。男人和兒子負責耕種桑樹,婦人及女兒負責學習繅絲。一來,這些農戶本就是汪家人,容易培訓,方便管理;二來以戶為單位,便於安定人心,服從調配。汪岐蘭定下了基調,以桑園為重,盡著巧娘挑,有好的儘管挑走,寧可招募新人到老的農莊。巧娘在挑選時也多留了心,專挑那些女子手巧、樸實肯幹的人家。前前後後用了六七天,巧娘選出了二十戶人家,作為桑園的第一撥農戶。
為了不讓農戶一時沒了住處,買賣農莊同時進行。由於買賣農莊需要一定時日,汪岐蘭讓呂平和巧娘將已經選定的農戶集中在現有的一處農莊內,種了三畝桑樹,孵化了蠶種,買了繅車,用巧娘帶來的蠶繭提前進行了培訓。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